新快报讯 当“人工智能”不再是科幻电影里的名词,当它像水和电一样融入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该如何读懂人工智能的价值?10月16日晚,2025年广州基层科普行动项目——科普助力“百千万工程”暨新质生产力“AI·向未来”专场活动在广州外国语学校附属学校举办。
活动邀请中科智城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吴鸿博士作为主讲嘉宾。现场面向近400名师生,线上直播累计播放量超8万人次。活动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协会协办,中科智城(广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广州外国语学校附属学校支持。讲座聚焦AI的落地应用,拒绝“空谈技术”,用真实案例展现人工智能如何成为推动城市治理与企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AI不是“炫技工具”,而是“基础资源”
“现在提到AI,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豆包写文案、AI生成图片,但这些只是冰山一角。”吴鸿开场便打破了公众对人工智能的刻板印象。他提出,人工智能的真正价值,藏在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里,它应该像水电煤一样支撑起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AI早已不是“技术名词”,而是作为一种“基础资源”,渗透进城市管理、城市服务、企业运营的每一个具体环节。
路灯关系着城市夜间的通行安全。然而,传统路灯管理模式长期面临三大核心难题:故障依赖人工巡检;市民主动上报故障的模式滞后性强;传统路灯监控系统高度依赖专家经验。尽管目前部分地区尝试通过光感监控、摄像头识别、无人机巡检等方式优化运维,但这些方案不仅会增加额外的硬件建设与维护成本,还易受恶劣天气、复杂地形等外部环境影响,难以实现稳定高效的全周期管理。而这些长期困扰行业的痛点,恰恰是AI可以发挥的“主战场”。
“我们能做这件事,不是靠‘突发奇想’,而是十几年深耕行业的经验和数据积累。”吴鸿强调,中科智城团队专注路灯领域十余载,沉淀了海量的路灯运行数据,这些“独家数据资产”构成了其他团队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依托这份宝贵的数据基础,团队创新性提出了路灯运维解决方案,并研发出国内首个AI路灯精准运维平台。为了确保数据与技术的准确性,他们团队开启了“白加黑”的攻坚模式:白天在实验室深耕科研、打磨算法,夜晚则驱车上路实地验证、校准参数。2021年,项目率先在南沙开展小范围试点;2021至2024年间,团队持续迭代优化策略、调整技术路线,不断完善平台性能。2025年,团队针对广州市区5万盏路灯开展大规模上路验证,试点结果远超预期:故障识别准确率从传统专家经验依赖下的70%,提升至95.8%;查全率从30%提升至82.1%,更实现了对“零星熄灯”这类细微故障的精准识别。
这一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不仅大幅降低了路灯运维成本、提升了运营效率,更成为破解城市管理“老大难”问题的实用“利器”,为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除了城市管理,AI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同样“立竿见影”。吴鸿提到,当前不少企业正被“知识管理与利用难”的困境所困扰:明明收藏了上百份工作文档,需要时却如大海捞针;企业的核心数据散落在邮件、Excel表格、员工个人电脑及各类业务系统中,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不仅难以复用,更暗藏流失风险。
针对这些痛点,团队创新性提出“本地化大模型+本地化知识库”的解决方案。通过自研鸿灵企业级AI知识库,打通不同系统如钉钉、微信、飞书等分散异构数据,打破数据流通的壁垒;再通过积分激励机制鼓励员工主动上传知识文档,共同搭建企业专属的“知识宝库”;最后依托大模型的强大能力,实现知识的精准检索、智能问答、个性化生成企业晨报等,让沉淀的知识“活”起来。
AI的应用远不止于此。未来,它还将渗透医疗、教育、家居等更多领域,从曾经的想象走进日常,更将逐步走入千家万户,不仅成为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科技伙伴”,更将化作推动日常品质提升、加速社会效率变革的隐形力量。
“AI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我们必须保持积极且审慎的态度。面对人工智能热潮,我们既要拥抱变化,看到它的潜力,但也要关注伦理,聚焦人本,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提升人类福祉。”吴鸿表示。
AI向未来,聊透产品能力与教育规划
在对话问答环节,主持人中科智城国际合作总裁朱奕璇女士与吴鸿围绕“一款可用、好用的AI产品最核心的能力以及AI时代,父母如何为孩子的未来教育布局”等问题展开交流,既有对技术产品的剖析,也有对教育未来的思考。同学们化身“AI探索者”,提出“AI的出现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AI是否会取代人类、AI时代如何保证信息安全”等问题,吴鸿耐心解答,用通俗的语言拆解复杂技术。
不仅如此,作为2025年广州基层科普行动项目——科普助力“百千万工程”暨新质生产力“AI・向未来”专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南沙实验学校的100名高中生走进中科智城智慧城市展厅。活动以“展示+互动”为核心形式,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智慧城市领域的AI应用成果,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新质生产力的科技魅力,激发青少年对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探索兴趣。
未来,中科智城将充分发挥AI领域专长,深耕新质生产力内容创作,让前沿科技不再遥远,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触达大众,真正实现科技惠民。
采写:新快报记者陈慕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