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0月24日,2025年三季度广东省金融运行形势新闻发布会在广州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1-9月,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374亿元,社会融资规模稳步扩大。
存款活期化趋势延续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调查统计处二级调研员袁中红在会上介绍,9月末,广东本外币贷款余额29.9万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比6月末回升0.9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回升;比年初增加1.5万亿元、同比多增3669亿元。本外币存款余额38.3万亿元,同比增长5.3%,比去年同期上升0.9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6万亿元、同比多增3724亿元。前期利率调整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存款活期化趋势延续。9月末,广东省住户及企业部门活期存款余额8.9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比各项存款增速高7.6个百分点,增速连续8个月回升。
结构方面,从融资渠道和工具结构看,直接融资规模持续扩大、占比进一步提高。1-9月,广东非金融企业债券、股票和地方政府债券等市场化直接融资增加7622亿元、同比多增1702亿元,占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31.9%、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从资金流向结构看,持续完善金融“五篇大文章”政策体系,扩大政策工具运用,金融资源进一步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8月末贷款余额12.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科技贷款同比增长9%,养老产业贷款同比增长103.3%,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同比增长6.5%,普惠贷款同比增长8%,绿色贷款同比增长24.5%。债市“科技板”政策落地5个月以来,截至9月末,广东省已有23家市场主体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535亿元。
制造业、基础设施业等重点领域,9月末,制造业单位贷款余额3.6万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比6月末加快4.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业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余额6.8万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比6月末加快2.5个百分点。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领域,9月末,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贷款同比增长6.5%,涉农贷款同比增长10.6%。其中农村贷款增长11.1%,农户贷款增长8.5%。
融资成本低位进一步下行
价格方面,随着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持续释放,以及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有序推进,融资成本低位进一步下行。2025年9月,广东辖内(不含深圳,下同)银行业机构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94%,同比下降57个基点;其中,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68%、同比下降47个基点;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01%、同比下降13个基点。
在金融服务方面,广东深化外籍人员境内支付重点场景建设,全国首推由机场管理方建设运营外籍人士便利化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支付、通信、交通、文旅等全天候咨询服务。推动广州地铁开展地铁闸机受理改造,支持外籍人员持境外银行卡拍卡过闸,提高外籍人员乘坐地铁便捷性。做好138届广交会支付服务保障工作,提前推送外籍人员支付服务指引,在场馆内建设咨询台。
另一方面,广东持续强化防汛、防疫、防台风金融服务保障。基孔肯雅热疫情、“桦加沙”台风等灾害发生后,及时开通资金汇划“绿色通道”,确保应急救灾款项及时、足额拨付,三季度,全省国库紧急拨付灾害救灾资金超200笔、金额5亿元。积极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资金,引导金融机构为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更高效、更低成本的信贷支持,全力满足防疫金融需求以及保障受灾企业和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此外,广东拓展“跨境支付通”使用场景,6月末上线以来办理业务32.5万笔、金额17亿元。支持14家医院、3所学校纳入“白名单”机构。与此同时,深化“跨境理财通”试点,截至9月末,支持大湾区17万个人投资者跨境投资理财产品,境内34家银行、14家证券公司展业,办理资金汇划1262亿元。
采写:新快报记者 林广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