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AI与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正推动医疗领域从诊断、治疗到健康管理的深刻变革。如何将这些前沿科技与临床医学深度融合,把创新算法转化为守护生命的力量,成为全球关注的核心。
10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CAIR)主办的“第三届香港具身智能医疗科技论坛”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开幕。作为全球具身智能医疗领域的高端对话平台,本届论坛汇聚全球顶尖AI学者、临床专家、企业及投资机构代表,围绕技术趋势、临床需求、集成应用等维度展开深度探讨,旨在推动AI与临床医学的创新融合,为医疗智能化注入新动能。
多方协同擘画智能医疗生态蓝图
开幕环节,各界嘉宾聚焦“AI与临床医学深度融合”核心议题,从政策布局、产业实践、临床需求等角度,勾勒智能医疗发展路径。
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CAIR)主任刘宏斌教授指出,具身智能技术在提升诊疗效率、优化患者体验上潜力巨大,论坛旨在联合各方打造全生态医疗智能解决方案,推动全球健康事业升级。
华润健康董事长于海表示,华润健康正围绕大众需求深耕医疗AI探索,期待通过论坛推动跨界协同,以新技术升级医疗服务模式,为大众提供更专业、贴心的服务。
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郝银星强调,香港特区政府将人工智能作为核心产业,重点推进算力、算法、应用场景、数据和资金支持五大重点领域。研究院依托科研优势,已形成系列技术成果,未来将持续推动AI在医疗领域的落地,探索AI与生命健康交叉研究新范式。
香港中文大学医院行政总裁钟健礼则从临床实践角度指出,人工智能不仅仅是数据分析的工具,而是能够执行手术等复杂操作的创新实体,AI正在以空前的速度改变我们对医疗的理解和实践。他坚信,具身智能的发展将推动医疗向个性化、智能化迈进,打开无限可能。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党委书记朱利勇聚焦“医工交叉”痛点:尽管部分医院已部署医疗大数据和手术机器人,但实际应用仍显不足,关键在于人才培养。他呼吁工科与临床专家共建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范式,推动学科、课程、实践教学创新。
CARES 3.0医疗AI大模型引领行业新范式
26日,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推出新一代医疗AI大模型CARES 3.0。该模型在华为AI算力集群平台上训练完成,覆盖12+原生多模态医学数据集,能够理解CT、MRI、X光等影像,完成智能诊断、报告生成等临床任务。
作为双方三年深度合作的结晶(2022年起基于华为AI集群合作),CARES 3.0实现了从“单机单模态影像分析”到“多模态大规模训练”的跨越式突破。
CARES 3.0综合性能达到业界领先水平,超越同参数量级开源模型,采用连续学习框架支持持续升级,集成了超声聆音、核磁模型、医学知识图谱、专业搜索引擎及论文库,确保诊断建议可追溯。CARES 3.0凭借3B和7B轻量化设计亦可在医院本地部署,已经在试点医院开创手术"辅助驾驶"新模式,助力医院迈入智能化新阶段。
智慧碰撞火花,临床需求引领技术突破新方向
主题分享环节,全球顶尖学者以国际视野解读具身智能医疗前沿趋势,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落地,勾勒行业发展脉络。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伦敦国王学院助理校长Sebastien Ourselin教授提出“基于价值的医疗AI中心”理念:通过AI技术、实时数据整合与预测分析,可显著改善患者护理、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他呼吁共建可持续AI医疗基础设施,打造高效医疗系统。
欧洲科学院院士、慕尼黑工业大学Nassir Navab教授聚焦“机器人手术智能化”:相比汽车自动驾驶,手术机器人自动化水平仍有差距,需构建视觉语言行动模型,让机器人精准理解复杂手术任务。他强调,数据收集和共享是提升系统性能的关键,呼吁全球医疗界协同推动机器人手术的未来发展。
欧洲科学院院士、香港创新研究院罗杰波教授分享两项医学基础模型成果:一是手术视频理解模型,可提升手术安全性与精确度;二是超声影像诊断模型,有望缓解超声技师短缺问题。他指出这些进展极具示范意义,为医学知识融入人工智能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孟庆虎教授提出“仿生机器人手术”未来方向:当前AI模型擅长文本处理,但在图像与三维世界识别上仍存不足。未来手术机器人将会被仿生机器人手术所替代,实现“一位医生同步操作多台手术”,而高质量多维度临床数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其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巨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少华教授通过案例分析强调“医学影像AI通用基础模型”趋势:随着数据规模的不断扩大,结合多种AI技术将是推动医学影像智能化的关键。因此,建立更加可信赖的模型,并解决数据获取和标注错误等挑战显得尤为重要。
CAIR主任刘宏斌教授则聚焦“临床驱动的具身AI系统”:团队开发的多模态AI系统已应用于医疗图像导航、术中实时辅助决策等,未来医疗环境将是AI驱动的智能生态——AI不仅是工具,而是医疗团队的核心成员。他呼吁加强产学研医合作,以临床需求反向推动AI技术发展。
此外,论坛还邀请了十多位行业权威的临床专家、学者深入分享了其医疗AI研究成果与实践案例,他们从不同视角全面展示了AI医疗的未来前景,为推动技术创新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提供了重要启示与宝贵方向。
创新生态加速医疗智能化落地
论坛还设技术临床产业融合平台,十余家行业领先的医疗科技企业通过企业展示、专家互动推动技术落地。
现场演示智能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平台、术中监测系统等全链条产品的现场演示和互动交流,让与会者直观感受到了前沿技术如何有效赋能医疗实践。数十位临床专家走进展区,与企业围绕临床需求痛点展开深度交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