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0月28日,规模达500亿元的浦发转债正式从上交所摘牌,这场历时六年、充满波折的转债发行终于落下帷幕。浦发银行当晚公告显示,截至10月27日最后转股日收盘,累计498.37亿元浦发转债完成转股,转股比例达99.67%,远超市场预期,未转股余额仅 1.63亿元。而其摘牌后,市场上银行可转债仅剩6只,其中5只转股率不足0.01%。
中国移动成转股“主力军”
浦发转债的转股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公开资料显示,浦发转债于2019年10月28日公开发行,同年11月5日在上交所挂牌交易,期限为6年。然而,截至2025年3月末,浦发转债未转股比例高达99.9971%,累计转股金额仅144万元,500亿元转债几乎全部面临到期兑付压力,浦发银行若按110元/张(含税)价格赎回,将承担约550亿元现金兑付责任。
转机始于2025年6月。6月30日,信达投资率先入场,将持有的1.18亿张浦发转债全部转股,合计转为9.12亿股普通股,打响“转股驰援”第一枪。9月,东方资产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购股+转债转股方式增持,截至9月29日,持有浦发银行10.73亿股,持股比例3.44%,并持有860万张转债。中国移动更是推动转股的“主力军”。10月内,中国移动先后四次大规模转股,转股完成后,中国移动持有的浦发银行股份数量增至60.53亿股,持股比例从17.00% 提升至18.18%,成为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
银行可转债仅剩6只
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共有136.4亿元浦发转债转为浦发银行普通股,转股股数为10.9亿股;10月1日至27日,合计244.09亿元浦发转债完成转股,进度大幅提速。
多路资本增持和转股有效缓解了浦发转债的到期压力。浦发银行在《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公告书》中称,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支持未来业务发展,转股后用于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成为银行可转债密集摘牌年。年初成银转债、苏行转债提前摘牌,3月中信转债到期摘牌,5月杭银转债、南银转债因强赎条款摘牌,8月齐鲁转债完成转股后强制赎回。浦发转债退市后,市场仅剩紫银转债、上银转债、兴业转债、重银转债、常银转债、青农转债6只银行可转债,其中除兴业转债转股比例近20%外,其余5只未转股比例均超99.89%。
展望后市,业内分析认为,银行可转债市场规模短期内可能持续收缩。一方面,今年已有大量银行转债密集退市,且市场暂无大型金融转债发行计划补充;另一方面,若银行股价无法有效提升,低转股率问题将延续,发行人将面临更大到期兑付压力。
新快报记者 范昊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