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025年11月9日,聚焦“瘢痕全周期防治”的行业白皮书《瘢痕全周期防治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第二十届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年会(CDA)期间重磅发布。该白皮书是国内首部面向医生群体的瘢痕白皮书。
白皮书由北京健康促进会发起、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联合发布,艾来茵提供支持,汇聚了皮肤科、烧伤科、整形外科领域5位权威专家的指导意见,收集全国432位临床医师的调研数据与真实病例,明确提出“防优于治、全程管理”的核心理念,系统构建了瘢痕全周期防治的科学共识,并提供了规范化的指导意见。作为白皮书牵头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医学与美容学分会全国委员吴艳教授表示:“白皮书旨在让早干预、早修复形成全民共识,抓住瘢痕修复的黄金期,为临床实现早期干预、长期动态管理、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推动瘢痕管理标准化。”
瘢痕在我国人群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一项网络调查发现,49%的个体至少存在一处皮肤瘢痕,其中约22%为近一年新形成。但多数人认为瘢痕修复不需急于一时,因而往往错过黄金干预期或错误处理导致瘢痕加重,增加治疗成本与身心负担。此外,白皮书调研结果显示,84.2%的医生每月接诊大量瘢痕患者,但临床缺乏统一的全周期管理指南,凸显规范化、全周期管理的迫切需求。
临床实践表明,创面愈合后,越早启动干预,越能有效抑制瘢痕增生、规范胶原的自然重塑过程。白皮书调研显示,97%的医师认同“瘢痕管理,防优于治”的理念;同时,创面愈合时间超过3周的伤口,如果不进行预防瘢痕发生率高达50%-83%。这些数据印证了瘢痕管理的关键在于伤口愈合后的早期阶段。
吴艳进一步解释称,创面愈合分为止血与炎症期、增殖期和重塑期三个阶段,创面愈合后6个月内是瘢痕的黄金干预期,此时干预可以获得非常显著的效果,而且干预成本低,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比较小。
“尽管很多人抓住了瘢痕防治的‘黄金期’,但如果方法选择不对、不坚持,依然可能白费力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整形科乔亮教授指出,调研数据显示,有54%的受访者选择涂抹非硅酮凝胶祛疤药膏进行瘢痕早期干预,31%的受访者选择使用护肤品,但效果不佳。
事实上,瘢痕修复需要选择科学的方法、经临床验证有效的产品并坚持足够疗程。在瘢痕防治的众多手段中,硅酮制剂被国内外临床指南推荐作为瘢痕无创防治的一线方案。其可通过封闭水合作用、调节瘢痕微环境,能有效抑制成纤维细胞异常活化与胶原沉积,从源头上预防病理性瘢痕的形成。
而面对市面上众多硅酮制剂如何选择时,白皮书调研结果给出明确的答案:临床医生普遍将“疗效确切、临床研究充分、知名品牌、专业配方”等维度作为选择硅酮制剂的金标准,如知名硅酮制剂品牌芭克,采用医用级硅酮及Siliclear专业配方,拥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功效。
此外,乔亮强调:“白皮书建议,伤口愈合后应尽早启用硅酮制剂,把握瘢痕防治的黄金干预期;同时应坚持连续使用3-6个月或更长时间,直至瘢痕进入成熟稳定期,从而预防病理性增生,缓解瘙痒、紧绷等相关不适症状的发生。”
随着社会对皮肤健康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瘢痕防治进入“早期干预、综合治疗、动态管理”全周期管理新阶段,但理念的认知、转变和普及工作仍需学术机构、临床专家与企业等多方力量协同推进。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