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十五运会广东省执委会在广州主新闻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深圳、汕尾、东莞、揭阳、云浮五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体育性格、赛事运行保障、体育产业等情况。
深圳 赛事之城
发挥科创优势提供丰富场景
做大做强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筠介绍深圳体育性格时指出,务实、创新、开放、包容是深圳的城市特质,深圳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为契机,努力打造国际化、高质量的“赛事之城”和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加快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创新是深圳的基因。吴筠表示,深圳充分发挥科创优势,让科技产业产品赋能体育赛事,让体育赛事为产业产品创新提供丰富场景。十五运会深圳赛区以“科技办赛”为核心,围绕赛事、场馆和火炬传递、闭幕式展演等重点应用需求,将最新科技产品、创新技术融入办赛全链条全过程。
吴筠表示,接下来深圳将围绕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体育强市目标,加强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丰富产品供给,提高服务水平,做大做强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每年举办100项以上有较大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赛事活动。
谈及在深圳举办的十五运会闭幕式,吴筠透露,闭幕式以“星辰大海”为主题,以“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为创意,将充分展现中华体育精神,展示粤港澳大湾区勃勃生机,值得大家期待。
汕尾 帆船之都
为城市持续注入“蓝色动能”
推动体育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
汕尾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十五运会汕尾赛区执委会副主任庄红琴表示,帆船承载着汕尾人向海而行的历史记忆,也融入了现代向海图强的日常图景。汕尾正让“海上运动”成为“身边的风景”,也让敢闯敢试的开拓精神,真正融入了汕尾的城市肌理。
她介绍,汕尾坚持以赛促产、以体兴城,构建“赛事引流+场景延伸+产业联动”的业态模式,“帆船+咖啡”“冲浪、到汕尾”“冲浪+音乐”、滨海运动营地、水上装备租赁点等消费场景持续扩容,深受年轻群体喜爱。
当前,汕尾正在系统打造一批户外高质量运动目的地,积极引进水上装备制造与培训服务机构,推动体育流量转化为产业增量,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的“蓝色动能”。面向未来,汕尾将继续扬帆前行,不断擦亮“帆船之都”城市名片,推动体育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
东莞 篮球城市
篮球不只是一项运动
更是城市的脉搏、市民的情怀
东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东莞赛区执委会副主任陈志伟在发布会上感慨,在东莞,篮球不只是一项运动,更是城市的脉搏、市民的情怀。“村村有篮球场,镇镇有篮球馆”,是这座城市最生动的写照。
陈志伟介绍,本届全运会,在刚刚结束的男篮成年组决赛中,由东莞培养输送的胡明轩、徐杰、赵睿等运动员助力广东队,时隔12年再度夺冠。以东莞女篮为班底的广东女篮,在成年组决赛中也获得金牌。来自石龙镇的举重运动员彭翠婷以超越抓举世界纪录的成绩,为广东代表团斩获举重赛事首金,让“举重之乡”的荣光再次闪耀全运舞台。
“诚挚邀请大家多来东莞走一走,感受‘篮球城市’和‘举重之乡’的激情澎湃,见证全运赛事的巅峰时刻,共赴体育与城市的美好之约。”陈志伟借发布会向大家发出热情邀约。
揭阳 武术之乡
植根于千年武韵之中
多个非遗项目出圈出海出彩
“揭阳是享誉海内外的‘武术之乡’,其独特的城市体育性格植根于千年武韵之中。”揭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剑芒说。
她进一步介绍,武术之于揭阳,是深深融入民间日常的传统。过去,这里“村村有拳馆,人人可习武”,人们“日出耕田,日落练武”,形成了“尚武”民风。当前,揭阳古城1.2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内就拥有武馆近20家,依然随处可见男女老少练习武术的风景。在传承演变中,武术还与民俗深度融合,衍生出普宁英歌、揭东乔林烟花火龙、榕城青狮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近年来持续出圈出海出彩。
她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作为“武术之乡”的揭阳,既要让传统武术“活起来”,跟上时代,又要使其“传下去”,守住根脉。她还发出诚挚邀请,欢迎大家到揭阳触摸南枝拳的刚猛力道,感受青狮的威猛灵动,领略英歌舞的豪迈阵势。
云浮 曲棍球之城
构建三级人才体系
一众国手带着云浮印记走向全国
云浮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十五运会云浮赛区执委会副主任徐贤荣表示,经过二十余载的深耕,曲棍球已成长为云浮的“城市体育名片”。从2001年首支曲棍球队成立,云浮构建起“学校推广—传统校培养—奥林匹克基地输送”的三级人才体系,2300多名曲棍球运动员从这里启航,一众国手带着云浮印记走向全国。
“曲棍球运动在云浮落地生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充分彰显了‘小块头也有大作为’的拼搏志气,生动诠释了云浮坚韧不拔、奋勇争先、‘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放弃’的城市体育性格。”徐贤荣说。
她透露,2026年,云浮将承办国际曲联女子曲棍球世界超级联赛、省运会曲棍球赛等多项赛事,继续以赛事为媒,让这份源自赛场的精神力量成为走向世界的鲜明名片。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