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保利拍卖二十周年“秋日之珍”精品展暨苏东坡《偃松图》特展于日前在北京新保利大厦启幕。中国书画、古代书画(含古籍)、中国古董珍玩、现当代艺术、名酒五大门类、百余件跨越千年的艺术瑰宝汇聚京城,在新保利大厦铺陈出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盛景。
开幕现场,保利文化副总经理、北京保利拍卖副董事长姚睿在致辞中表示:“二十年,于历史长河不过沧海一粟,于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保利拍卖也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拍卖公司,成长为累计成交超千亿元的亚洲领军拍卖行。二十年间,我们多年蝉联全球中国艺术品年度拍卖成交额冠军,成交过亿元拍品40余件,刷新中国艺术品拍卖各项世界纪录50余次,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不断突破成交规模、刷新拍卖纪录、巩固提升全球市场地位的过程中,贡献了关键力量。站在二十周年的时间节点,保利拍卖坚决贯彻落实深化合规要求,主动与国际艺术品交易规则接轨,致力于打造真正公平、公正的艺术品交易环境,为广大藏家、行家提供更加规范、更加放心的艺术品拍卖服务。”
本次精品展中,中国书画与古代书画两大板块相互辉映,共同呈现出保利深耕二十年的学术脉络与艺术担当。正如北京保利拍卖中国书画艺术总监、顾问殷华杰所言,中国书画部始终以传承中华文脉为己任,以虔诚与敬畏的心情,将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呈现于广大藏家面前。本季秋拍中国书画精心准备了1000余件作品,以五个专场呈现。本次亮相的傅抱石1958年创作之《蝶恋花·游仙词意》第四、第五本,既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极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篇章,也是艺术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再攀高峰的代表性巨制,尤为值得关注。
与此同时,古代书画板块亦带来焕新的策展视角与重磅作品。北京保利拍卖古代书画部资深业务专家刘锦锦透露,古代书画日场会特别推出融入生活美学理念的“格物”专场,以更贴近当代审美的方式诠释古代艺术在当下的生命力;夜场则集结元、明、清各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作,不乏藏家秘藏多年、首次面世的精品,甚至包括曾长期为博物馆典藏级别的佳构。整体质量整齐且层次鲜明,构成一场跨越时代、兼具文献价值与艺术审美的古代书画盛宴。
中国古董珍玩瓷器造像工艺品部总经理李嘉伟表示,本季精品展以更系统的方式呈现盛清宫廷艺术的高度与气象。“出凡尘——望星楼典藏盛清三朝御瓷”中的清代彩瓷之冠——雍正御制珐琅彩题诗“梅竹双清”图碗领衔亮相;同时,“禹贡”专场亦集结康熙宫廷艺术的重器,其中清康熙五彩十二月令花神杯成套尤为瞩目,可谓专题中的扛鼎之作。这批名品的集中释出,展现了古董珍玩板块在器物学、宫廷艺术与市场标杆方面的深度积累。
现当代艺术部总经理谭在江则分享了现当代板块的全新亮点:本季以三大核心板块呈现整体图景——二十世纪油画先驱的经典名作、50-60后艺术家的中坚力量、以及70-90后艺术家展现时代活力的新锐创作,全面勾勒出现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与多元生态。他表示,二十年来的深耕离不开各位领导与藏家的支持,期望此次精品展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
中国书画部精心呈献诸多大师名家精彩佳作,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傅抱石1958年精心创作的《蝶恋花·游仙词意》系列中第四及第五本。《蝶恋花·游仙词意》系列是主席诗意题材中,傅抱石最用心的创作。
此外,还有张大千创作于1945年的名作《番女掣厖图》,画面上描绘两位身着一袭艳丽红色藏袍蹲坐的藏女,一只黑犬趴伏在前,少女面部及衣纹勾勒用笔细谨流畅,气息高古;艳丽服饰使用大面积的矿物质红色敷染,高贵典雅。张大千以“番女掣厖”主题作画屈指可数,本幅姊妹篇收藏于张大千后人手中。类似题材的《番女掣厖图》曾在香港2012秋拍中以3800万元高价成交。
古代书画部隆重呈献元、明、清三代百件隽永佳构,荟萃诸多市场珍罕名品巨迹。其中,两件张学良旧藏“定远斋”名品——鲜于枢《赤乌行》卷、沈周《葵花图》卷即将重磅领衔本次秋拍“仰之弥高”夜场!
鲜于枢与赵孟頫并峙为“元初双璧”,是作《赤乌行》卷书于大德二年(1298),为其晚年笔意酣畅之作,书风雄浑跌宕,运腕极见功力,査士标在跋中感慨“困学书此为至极”。卷上保留明张元祯题诗、永乐年间林环、名士何琮等题跋,清初先后被张孝思、笪重光、梁清标递藏,民国时期入藏张学良“定远斋”。鲜于枢作品传世真迹极少。偶见于海内外各大博物馆,市场流通寥若晨星。是卷曾著录于关冕钧《三秋阁书画录》,并见于《元四大家》《鲜于枢》等权威出版,可谓弥足珍贵。
同为张学良“定远斋”旧藏的沈周《葵花图》卷,一反寻常花草之趣,而寓“知均事君抱孤忠”的忠贞之喻。卷后有文徵明、王鏊二人长篇题诗,进一步阐发“忠葵”意象,使此卷超越寻常花卉画,成为明中期士大夫精神世界的写照。
备受瞩目的王季迁旧藏——陈洪绶《释迦说法图》亦将现身本季秋拍。陈洪绶作为明末清初画坛里程碑式的人物,以“高古奇骇”之风独步当时。
此外,本次秋拍还将带来吴门代表人物仇英与许初的合璧之作《援琴高士图并琴赋》。明末清初书画展现了遗民画家在摹古中寻求创新的艺术探索。宋天麐《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作为清初临古典范,此卷作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是宋天麐据其曾亲睹的“子久富春山图”真迹摹写而成。
“苏东坡《偃松图》特展”也同期亮相北京。《偃松图》为北宋文豪苏轼传世画作,曾入藏清宫,并编入《石渠宝笈》,被乾隆皇帝列为上等。作为北宋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苏轼的画作存世量极为罕见。
《偃松图》为纸本手卷,卷后有元末明初大儒张谦、朱惟嘉、郑伯固等题跋,经明代项元汴、李日华李肇亨父子鉴定收藏,入清归康熙辅政大臣索额图长子索芬所有,后进入内府,乾隆时著录于《石渠宝笈》,贮御书房,列为上等,清末始流出宫禁。乾隆皇帝对此图宝爱有加,三次题跋,两度临摹,并命群臣唱和题咏,书于卷后。此图笔墨超逸,造型古怪,既可见偃松之苍劲傲骨,更蕴含苏轼历经宦海沉浮后的精神气象。与现存苏轼名下《古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等,同为东坡精神图像中最具符号性的不朽名作。
“艺林藻鉴——古代书画”专场中,有经鲍桂生、沈德寿、曹仲英等递藏,且二次出版、一次展览的董其昌《行书昼锦堂记》,以及(传)元人吕敬甫《花卉草虫》、文徵明《行书潇湘八景》、机构返还的王文治《行书诗卷》,还有目前公私藏所见尺幅最大的何绍基《篆书四屏》。更有一批整齐精彩、多以无底价起拍的明清红金扇面,北京文物商店旧藏对联数幅,及明清道释题材作品,以飨藏家。
北京保利拍卖现当代艺术部为藏家呈现多件二十世纪第一代、第二代中国油画本土化先驱作品,如吴大羽《无题 I-267》、常玉《戴玉戒的女士》、颜文樑《上海豫园》、关良《山区风景》、孙宗慰《塔尔寺金瓦寺》、苏天赐《江南水乡》、李斛《三峡夜航》、祝大年《龙虾与鱼》、韦启美参展88年人体大展的《魔术师》等代表性作品,共寻前辈为中国油画艺术发展留下的丰厚精神遗产与多元探索路径。
采写:新快报记者梁志钦
受访者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