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1月27日,由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广州市技师学院(下称“市技”)承办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示范工程”——新能源汽车技能提升培训班结业仪式在广东合赢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政企校三方聚力,打造成产教融合的示范样本。
据了解,该项目自11月8日启动以来,市技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优势,与企业深度协同,形成了“政府搭台、学校主导、企业参与”的三方协同机制,构建起“校地联动、校企协同、知行合一”的培训模式,让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实现精准对接,培训内容与岗位需求同频共振。
本次培训突破传统职业教育模式,秉承“授人以渔”的先进理念,将课堂搬到企业一线,让学员在真实生产环境中学习成长。市技联合行业专家精心打磨课程内容,既涵盖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理论,又聚焦实际岗位中的操作难点、技术痛点;在教学模式上,创新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操演练+问题研讨”的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培训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培养学员的学习能力和工作思维,真正实现授人以渔。”广州市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利芳强调。她结合赴德考察学习经验指出,这种注重能力培养的培训理念与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高度契合。
参与此次培训的学员表示收获颇多,一名学员代表分享道:“通过培训,我们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掌握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这种做中学、学中悟的模式,让我们真正掌握了可持续成长的能力。”
市技相关负责人表示,产教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院校、企业三方同心同向、久久为功。学院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继续深耕产教融合,不断探索职业教育的新路径、新方法,与企业携手合作,在课程共建、技术研发、人才共育等方面探索更多元、更深入的合作模式,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产教融合的“广州样板”,为产业转型升级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工匠精英”,为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相关
广州市技师学院助力数控装备制造人才升级
近日,广州市技师学院(下称“市技”)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员”——来自广州柴油机厂的50名一线技术员工,他们齐聚学院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开启为期两天的西门子操作系统定制化培训。
据介绍,此次培训项目启动之初,市技便主动对接企业需求,与企业深度沟通,精准聚焦企业一线员工在西门子操作系统应用中的痛点难点,量身定制培训方案。从课程体系搭建到实训内容设计,每一个环节都反复论证、打磨优化,确保培训内容与岗位需求高度契合,真正实现“学员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走”。 此外,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多方合力。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引导,为校企合作搭建桥梁,积极推动财政产教融合项目落地,为培训提供了关键的政策与资源支持。同时,中央财政产教融合项目资金的注入,保障了培训所需的尖端实训设备调用、优质师资配备。
培训期间,市技派出最强师资阵容——世界技能大赛原型模具项目金牌得主、国家级技能大师黄枫杰,以及扎根教学一线20年、培养2000余名高技能人才的“高技能人才引路人”汤石昌。两位老师联合企业工艺专家,采用“理论讲解+实操演练+案例分析”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结合德玛吉五轴加工中心、马扎克车铣复合机床等对标世界技能大赛标准的尖端设备,让学员从基础操作到复杂零件加工策略、故障排除技巧,全方位提升专业能力。
市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市技不断创新培训方法与方案,依托华南地区最大智能制造实训中心、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等优质资源,持续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此次定制化培训,既是学院“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技能提升为核心”培训理念的又一次实践,更是对“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办学态度的生动诠释。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与企业、政府部门的协作,为大湾区乃至全国数控装备制造领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通讯员 邱红
图片:学校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