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大方镇职工干部对点帮扶贫困户。
扶好“志”,贫困户慢慢脱离帮扶,走上自强自立之路,大胆扩种辣椒,并带动更多人种植;以党建促扶贫,有了领路人,让村民告别“坐等”小康,依靠勤劳的双手去追寻和拥抱崭新的生活……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如何引导贫困村、贫困户慢慢走上一条自主发展的道路?云浮市郁南县在开展脱贫攻坚的实践中,通过引导贫困村建立起长效“造血”产业,引导贫困村贫困户自强自立,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奔向小康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南江口镇河塱村:
贫困户自费规模种植辣椒,走上自强自立之路
“我现在已经收到两万多元的辣椒钱,再卖两批,前期的成本基本就可以收回来了,之后卖辣椒的钱大部分都是赚的,初步估算会有20万元的纯利润吧!”2020年12月6日,云浮市郁南县南江口镇河塱村贫困户陈金波乐呵呵地对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地震局派驻村河塱村第一书记许伟说。
2018年,驻村扶贫干部和村“两委”经调研、讨论,决定在村里大力发展辣椒种植,短短一年多来,辣椒扶贫产业已悄然在河塱村落地生根,贫困户自费规模性种植辣椒蔚然成风,一个个走上了自强自立发展的道路。
■云浮市郁南县南江口镇河塱村村民在陈金波的辣椒地里采摘辣椒。
脱离资金扶持,走上自强之路
陈金波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今年8月底,尽管没有扶贫资金支持,陈金波还是自费在河对面租了25亩地种植辣椒,并自制一条机动小船用于运输辣椒和生产物资。
陈金波为什么敢于这样一搏?许伟告诉新快报记者,主要在于他的勤劳和灵活。陈金波家里人口多,而且有家人长期患病。驻村干部扶持他种植辣椒后,他逐步摸索出了一些门道,除了种植技术外,他更善于寻找销路。“疫情期间,他发现来村里收购辣椒的价格只有2元每斤,但到广州的江南市场一问,收购价每斤从没有低于4元。”许伟说,陈金波充分了解到各地的市场行情后,充满了信心,决定放手一搏。现在,随着市场行情的逐步变好,辣椒收购价越来越高,“前天他卖了一批长得比较好的辣椒,一斤已经卖到13.5元了”。
他介绍说,行情好起来后,村民尝到了甜头,纷纷加入种植辣椒的行列。据初步统计,2020年,在没有扶贫资金投入的前提下,河塱村就种植了约120亩辣椒,超过2019年用扶贫资金扶持种植的92亩。在发展辣椒长效扶贫产业的同时,河塱村还同步培养出谢桂权、陈伟枝、陈金波等致富带头人、种植能手。2020年,仅在陈金波的带动下,其他村民就种植了50多亩辣椒。而全镇种植辣椒面积估计有四五百亩。
“由于全镇很多人种植,现在要租个合适的地方种植辣椒都难了。”许伟说。
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相互促进
在河塱村,不只辣椒产业“红红火火”,优质晚稻产业也发展迅速。2019年,在河塱村试种的优质晚稻得到了广泛推介和市场认可。2020年,河塱村全村共种植了355亩优质晚稻,总产值提高了25%。截至12月6日,河塱村的优质大米已销往广州、佛山、肇庆等地共1.3万多斤。
在全力推进产业扶贫的同时,帮扶单位也积极推动消费扶贫,动员本系统和社会企业采取“以购代捐”消费扶贫模式,购买鸡、鸭、鱼、皇帝柑、玉米、花生、大米、荔枝、黄皮、龙眼、蔬菜等各类扶贫产品,共有16个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购买扶贫产品,总价值达170万元,为贫困户增收约100万元。
通过辣椒和优质晚稻项目以及消费扶贫,河塱村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人均增收约5400元。许伟表示,随着辣椒、优质晚稻、果树等长效扶贫产业的沉淀,以及扶贫产品逐步走向市场,河塱村正在形成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相互促进的产业格局,从产业项目、思想观念、市场意识、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后续的乡村振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云浮市郁南县南江口镇河塱村,贫困户种植的辣椒打包后准备运走。
大方镇:
党员领路,村民告别“坐等”主动求变
辣椒产业在河塱村探索产业扶贫过程中生根发芽,巴戟天产业则在大方镇太平村推进“一村一品”项目建设中茁壮成长。在现阶段,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有效链接乡村振兴?大方镇走出的则是一条“党建促扶贫、扶贫强党建”的路子,通过顶层“联动”、产业“驱动”、党员“带动”、教育“传动”、干群“互动”等“五个动”,充分发挥党建的资源共享优势,启动扶贫新引擎,迸发出攻坚新动力。
产业驱动,打造一批农业示范基地和加工点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大方镇首先强调党政“联动”,特别是制定出台了《关于落实省市县“挂牌督战”要求的实施意见》,挂图作战,将责任明确到个人、时间精细到日,把脱贫工作抓紧抓牢抓细。
在帮扶中,大力强调产业“驱动”。邀请省市县农业专家到基地里“把脉”,到果树前“会诊”,到党校内“开方”。找准太平村巴戟天的“一村一品”项目,完善交易中心、冷库物流体系,打造加工场所等产业上下游链条。
在传承南药发展的同时,大方镇着力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通过“公司+合作社+种植户(贫困户)”的模式,免费发放种子进行培育、多次组织实地授课的方式,逐步建立80余亩的百香果、印加果、澳洲坚果等农业示范基地和加工点,吸纳大量贫困群众就业,助推全镇产业扶贫走出新路子。
■云浮市郁南县南江口镇河塱村合作社成员正在碾米、打包。
群策群力,“党群议事厅”献计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离不开榜样的力量。大方镇通过党员“带动”,深入推动脱贫攻坚。如上福村委委员谢增明积极发展温氏肉鸡养殖业,逐渐摸索出一条致富路,带动其他村民共同致富。党员干部先锋带头,有了“主心骨”和领路人,让村民不再“坐等小康”,而是主动走上求新求变之路,依靠勤劳的双手去追寻和拥抱崭新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脱贫攻坚,大方镇干群互动明显,议事热情高涨,起到了群策群力的作用。今年10月,大方镇党委在大方村搭建了“党群议事厅”,邀请各村先进扶贫干部、驻村书记分享扶贫经历与感悟,并围绕如何进一步做好大方村党支部的结对帮扶工作进行研讨。党员干部围绕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与村民群众共同沟通,共谈体会、共谋想法、共享思路。11月期间,禾寮村“党群议事厅”又开展脱贫等宣讲会、议事会6场次,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贡献力量。
教育脱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大方镇还通过“传动”,推进教育帮扶。如通过申请、引入社会资金,为镇里的学校新建设备更齐全、配套更丰富的新教学楼;通过党建带团建,组织上门对贫困学生献爱心活动等等。
大方镇表示,下一步将把脱贫作为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持续发展生态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脱贫优势,巩固提升脱贫实效。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农艳芳
图片:受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