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干货满满,不仅重磅发布了先导区建设行动计划,智慧微城市顶层设计成果亮相,两大重磅教育项目签约,还牵手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展战略合作,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建设开启新的篇章。
佛山西站枢纽新城自2019年启动开发建设以来,已成功引进腾讯工业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基地、建川新中国百年博物馆、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等龙头标杆项目,快速形成磁聚效应。
按照“一年成势、五年成形、十年成城”的开发时序,2021年是佛山西站枢纽新城迈入“五年成形”发展阶段的开局之年。随着新一轮项目签约落地,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发展驶入快车道。
发挥枢纽优势 至2025年实现“百千万亿”目标
2020年7月,佛山市南海区成为广东省唯一的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为先导区。
活动现场,南海区发布了《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推进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先导区建设行动计划》,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将立足本地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西部主高铁站枢纽优势,加快“1+4”现代服务业集群集聚发展,着力引入总部经济、新一代信息服务业、现代商贸服务业、高品质生活服务业和专业服务业,系统补强佛山生产性服务业短板,助力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争取成为国家级两业融合先行发展典范。
按照“一年成势、五年成形、十年成城”的步骤安排,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将以导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同步推进产业集聚、城市赋能和区域链接。到2025年,实现“百千万亿”的目标,即集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超200家,通过各类服务平台服务企业超5000家,吸引各类高素质人才就业超20000人,企业营业总收入超100亿元,累计投资超1000亿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高地。
南海区将聚合全区资源推动先导区建设。国家在用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在先导区试行;从上级争取到的、需试点的政策,优先安排在先导区。同时强化资源保障,创新土地供给政策,将重点项目布局到先导区。
牵手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打造对深合作新标杆
活动现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海学校和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佛山西站校区两大重磅教育项目签约落户佛山西站枢纽新城。
华南师范大学始建于1933年,是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高校。本次签约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海学校,是南海第一所区直属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将设置54个班,建成后可提供2520个学位,通过引进华南师范大学及其附属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丰富的办学经验、科学的管理办法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海学校将创办成为在省内有影响的、独树一帜、特色鲜明、改革创新的学校。
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始建于1932年,是首批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第一所广东省一级学校、首批佛山市卓越高中创建学校、清华大学生源中学,综合实力位列广东省前十名,升学率和预录取连续多年位居佛山第一。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佛山西站校区为南海区直属公办高中,设置42个班,约2100个学位,按广东省一级标准建设和办学,打造一流品牌高中,成为佛山市乃至全省的教育标杆。
“石门中学佛山西站校区实际上是石门中学的新校区,和石门中学共享师资和生源。新校区预计2024年可以招生。”石门中学校长李卫东接受记者采访称。
随着两所区直属公办名校落户,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将配备从小学到高中均为广东省排名前十的优质教育配套,进一步擦亮南海区 “品质教育,学在南海”品牌,成为佛山乃至大湾区教育新高地。
此外,腾讯工业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基地和深圳的头部园区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落户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成为“佛山+深圳”的第一入口和主要平台,当好深圳开拓西部的重要节点和资源外溢承载地。
本次大会,南海区人民政府携手深圳市招商会展管理有限公司在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会展中心项目上开展战略合作,该会展中心成为深圳的头部平台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战略合作项目,实现深圳-佛山两地会展业的联动发展。
打造广佛大都市区面向未来城市样板间
活动现场还重磅发布了《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智慧微城市顶层设计方案》,这标志着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将开启以“智慧引领未来”的建设之门,以此为起点,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发展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顶层设计方案》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编制,首席科学家万碧玉博士全程参与,自项目启动阶段便为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的智慧城市建设之路,量身定制,提出了“智慧微城市”的设计思路。
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将坚持“以人为本、数字引领、生态宜居”的原则,依据“生态”“数字”“效率”“经进”“开放”五大设计理念,未来将开展五大场景和建设板块的具体设计和实施,包括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二楼步廊系统;打造科技的橱窗,线上产业园;打造安全、舒适、智慧的文博广场;打造全场景交通信息汇集的智慧出行模式;建设多场景联动的智慧微城市治理中心,为市民打造“一廊、一园、一广场、每天都是一场智慧的出行体验”,致力成为最具智慧制造产业特色的智慧枢纽微城市。
新快报记者胡珊霞 通讯员 区智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