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022年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重点关注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两个重点人群,聚焦近视等屈光不正、白内障、眼底病、青光眼、角膜盲等重点眼病。6月6日当天,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底内科专家及护理人员组成医疗服务队,在线上开展爱眼日“云科普”宣教活动。
全国著名眼底病专家文峰教授做了开场致辞并提出期望,眼底内科黄创新医生、方晓群护士长、徐晓宇医生分别从医生、护士、患者不同维度不同视角讲解了DME(糖尿病黄斑水肿)的起因、危害、防护等方面内容,以提高人民群众对眼底病的认识及关注度。其中,黄创新医生以生动形象的漫画给各位观众呈现了DME常见的临床表现、高危因素、致病原因及日常注意事项等,让广大群众对DME(糖尿病黄斑水肿)有了系统科学的认识。眼底病病区方晓群护士长更是细致、全面地讲述了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跟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的分期标准、排查手段、护理要点等,让大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来龙去脉了然于胸。最后徐晓宇医生再根据既往的真实患者案例,结合自身的感受,还原了患者曲折求医的心酸历程,希望可以让更多患者少走弯路。眼底内科病区区长迟玮教授表示:“身为眼科医务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眼健康科学知识,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增强群众爱眼护眼意识。”
据介绍,在中老年人常患的眼病中,黄斑病变的公众知晓率很低,即便有所了解,大多数人也只是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而其致盲率却很高。对于这种情况,眼科专家纷纷呼吁加强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的早筛、早诊、早治。
由于对眼病重视程度不够,很多患者就诊时很多已经错过早期的最佳治疗机会,病情进展加重。已经接受治疗的患者,因对黄斑病变的危害认识不足,去医院随访带来的治疗不便利等原因,有不少的患者中途会中断治疗。眼底内科黄创新教授及病区方晓群护士长提醒:“如果发现看东西扭曲变形、有黑影跳动,尽早到医院查眼底。”
对于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患者来说,比较常用的方案是按需治疗,即通过每个月的随访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眼内注射。
疫情导致很多患者无法及时复诊,眼底内科徐晓宇医生介绍,目前国际上很多医生推荐一种治疗方案,即“治疗和延长”(T&E)方案,患者不用每个月随访和进行眼内注射治疗,而是在初始连续治疗3个月后,如果第四个月随访时病情稳定,可以不用每月随访,延长至3-4个月随访一次即可。
据了解,与传统的按需治疗方案相比,T&E治疗方案治疗能够做到为患者个体化定制治疗频率,从而减轻患者和医院的负担。国际上大量的循证医学临床证据和真实世界研究表明,接受T&E治疗一年,患者就能获得更好的视力恢复。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