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许婉婕报道 10月8日,新快报记者从广州海事博物馆了解到,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秘书长王芳已于近日调往广州海事博物馆任馆长。据记者了解,王芳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她是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秘书长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秘书长及中国博物馆协会专家组成员,曾任广东省博物馆馆长助理、教育中心主任。一个在文博界深耕二十多年的资深文博人,会怎样带领广州海事博物馆把舵扬帆?记者对她进行了独家专访。
见到王芳时,她刚从单位开车回到市区,她工作繁忙,专访只能在晚餐时间进行,但她仍精神饱满。"我们今天还在讨论接下来怎么做宣传。"王芳说,广州海事博物馆刚刚开放一年,很多工作还在探索。该馆目前下辖有南海神庙和玉岩(喦)书院,如何让博物馆本身和这两处历史文化遗产更为人所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代方式复原"接官亭",重现明代码头忙碌景象
作为一家海事专业的博物馆,广州海事博物馆在广东开创了数个"第一":广东省境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海事"专题博物馆;南海神庙历史文化综合发展区首个建成启用的项目 ……
国庆假期前,王芳邀请了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博专家黄淼章,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等多位专家对位于南海神庙前方的明代码头遗址进行考察,未来将以现代的方式对"接官亭"进行展示,力求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此地的历史地位和其背后蕴藏的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南海神庙距今已有 1400 多年,是古代帝王祭海的场所,也是我国古代四大海神庙中唯一留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海神庙,在对外交通贸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对外贸易交往的历史见证和重要史迹,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凡出海航船或来自远方的航船,都需经过这个古码头。商船经过此处时都会停下来进庙祭祀,以祈求航路平安、生意兴隆。这个明代码头是官方使用的,而且跟苏轼题词的‘御日亭’形成呼应。让更多人走近它、了解它,非常有必要。"王芳向记者介绍。
■明代码头官道遗迹。
■"海不扬波"牌坊。
力抓外贸博物馆建设,描绘广东海丝盛景
2021 年 6 月 28 日,在广州市黄埔区庙头岗前路海事博物馆旁,外贸博物馆的奠基仪式正式举行。目前,王芳的另一个大任务是外贸博物馆的建设工作。新快报记者在现场发现,外贸博物馆的建筑已基本成型,最快今年年底就能完成建设。接下来还要进行内部装修及展览布展工作等。未来,将与原海事博物馆进行有机连接,共同打造双馆文化展览区与文化总部经济中心,系统展示广州黄埔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往来中的重要作用和历史人文价值、打造"一带一路"活标本。
■古扶胥港前,广州海事博物馆如同一艘航船。
■广州海事博物馆及在建中的外贸博物馆。
谈及调任广州海事博物馆的感受,王芳说:"很奇妙。2006 年,我还是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副馆长(现南越王博物院),同时是中大历史学中外交流史方向的博士研究生。那一年,哥德堡号重返广州,我在南海神庙给瑞典国王夫妇讲解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在离港仪式上,看着这棵友谊之树被种下。时隔 16 年重返此地,我想我应该把广州的海丝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 2006 年,王芳在南海神庙向瑞典国王及王后讲解广州海上丝绸之路。
■中瑞共植友谊之树。
立足学术研究,打造"博物馆学"研究试验田
"首先我们要做学术研究,因为从总体上来讲,学术研究还是比较弱。研究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史,扶胥古港、南海神庙、玉岩书院等的历史。所以我们开展了一些研究课题,比如王元林教授写过《国家祭祀与海上丝路遗迹 : 广州南海神庙研究》,我们希望跟他展开深入的合作;另外,我们本地对博物馆学的研究比较薄弱,希望把我们馆打造成学术试验田,开展博物馆学方面的研究。"王芳表示,深厚的学术支撑和大量的文物藏品是一座博物馆的基础,未来,该馆将在学术研究、文物征集、展览展陈方面加大力度,力争将南海神庙历史文化综合发展区打造成为一个"来了有收获,来了还想来"的文化地标。"我们也正在积极与国内其他博物馆洽谈,争取引进一些精彩的展览,未来会引入境外展"。
专设儿童馆,践行博物馆教育
10 月 1 日,一群孩子参加了一场以"体验刘禹锡风雨人生路"为主题的教育戏剧活动中,他们通过形体表演、场景重现,以及吟诵诗歌等方式重返刘禹锡的不同人生阶段。10 月 3 日,在林业专家和研学导师的带领下,12 组亲子家庭从南海神庙的古树名木出发,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南海神庙。
"还有一个惊喜哦!"王芳兴奋地告诉新快报记者,她计划在广州海事博物馆中设立儿童馆,邀请国内外资深的博物馆教育专家共同探讨建设方案,从小朋友的角度讲述文物故事,让广州的小朋友们也能在博物馆里"玩中学,学中玩",让社区居民切实感受到博物馆的力量。
■国庆假期期间组织亲子家庭参加教育活动。
王芳还在采访中指出,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责,如何发挥博物馆的教育作用,是每一个博物馆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她认为,目前的广州海事博物馆、南海神庙、玉岩书院,建设中的外贸博物馆,都应该始终将"博物馆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不同岗位上的博物馆人都应该负起这个责任,从不同的专业角度,让博物馆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滋养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