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积分平台+线下文明超市,激发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积极性
【编者按】
乡村治,百姓安,天下稳。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各村各镇乡村治理水平的提高、公共服务的强化以及乡风文明建设。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广东以“党建+治理”为核心,以“群众满意”为宗旨,以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为主平台,全面推进镇村同建同治同美,涌现出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好案例。
新快报陆续推出乡村治理系列报道,展现各地乡村治理成果以及文明新气象,探索具有鲜明现代化乡村治理特色的“广东经验”,也为全国的乡村治理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广东样本。
“我参加了每月一次的义务劳动日,三次一共积分60分。” 9月28日,肇庆市广宁县古水镇湘下村文明超市开张,村民陈云谊拎着用个人积分兑换的洗衣液,带着满意的笑容走出超市。
当日,在湘下村举办的“乡风文明日”暨文明超市兑换活动中,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驻古水镇帮扶工作队(下称“驻镇工作队”)发出倡议书,将每个月第二个星期二定为“湘下村乡风文明日”,线上积分平台和线下文明超市相结合,采取积分兑换礼品的方式,激发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构建乡村治理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示范样本。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摄影: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
自治为基,积分调动村民热情
“老乡,今天是我们第一次积分兑换活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积分选择兑换不同的礼品,有洗涤用品、生活用品、便携炉……”9月28日上午,湘下村文明超市迎来许多村民,古水镇党委副书记、驻镇工作队队长陈金虎向他们介绍如何用积分兑换礼品。
乡村振兴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乡村有效治理要坚持自治为基。“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有效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陈金虎告诉新快报记者,结合湘下村实际,古水镇和驻镇工作队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通过积分制调动村民参与自治的热情,将基层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提升乡村治理的精细化、规范化水平。
勤劳致富,被评为致富带头人的农户,记20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自觉破除陋习,树文明新风的,记20分;积极参加镇村集体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的,每次记20分;考取大学(专科以上)的,脱贫户家庭记20分……活动中,驻镇工作队队员兼湘下村第一书记黄徽向村民介绍了文明超市文明积分评分细则,同时提醒大家通过“粤治美”小程序自主申报积分。
此外,现场宣布了湘下村2022年第三季度“文明星”“公益星”“致富星”“环保星”“进取星”获得者,佛山市顺德区驻广宁县帮扶工作组黄仁利,古水镇镇长陈妙玲,古水镇党委副书记、驻镇工作队队长陈金虎为获得者发放礼品。
凝心聚力,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1分可兑换1个衣架,10分可兑换1袋洗衣液,15分可兑换1提纸巾,20分可兑换一大瓶洗洁精……当日,活动进入积分兑换环节,此前已经参与文明积分的村民,纷纷进入文明超市,自觉排成一队,用积分兑换心仪的礼品。
“我最钟意的就是它。”一位村民指着一款压力锅,笑着告诉新快报记者。除了丰富且实用的礼品,村民可以在文明超市公开的“积分榜”上找到个人积分结果,并在“积分兑换表”上了解可兑换的礼品。
“最近,村里有一位老人七十大寿,他的家人没有大操大办,而是简办。”黄徽说,在古水镇和驻镇工作队大力支持下,湘下村深入实施积分制以来,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现在村民参加全民义务劳动日的人数比以前多了,主动调解邻里矛盾纠纷的积极性也很高。”
在湘下村“两委”成员叶剑成看来,湘下村原为省定贫困村,通过持续开展群众性的文明积分和积分兑换活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庄治理和公益事业,可以更好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古水镇以湘下村试点,在全市率先推行积分制,极大发挥群众参与乡村基层治理的积极性。”黄仁利指出,驻镇工作队推动古水镇走好乡村善治之路,既要充分用好帮扶资源,又要加大镇村投入力度,发动更多乡贤和企业参与,为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强宣传,凝心聚力,完善机制,总结经验,进行推广,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