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各类社会力量聚焦“三农”领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因素。
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汇聚了大量有担当的爱心企业,也成就了众多乐善好施的企业家以及重乡情的乡贤。
最美家乡水,最亲故乡人。
这些爱心企业、爱心企业家以及乡贤,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开展乡村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成功开创了广东社会帮扶新路径,为全国贡献了广东智慧。
新快报推出系列报道,见证广东省乡村振兴“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行动落实落细落地见效,记录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围绕重点任务因地制宜、精准结合展开的广东帮扶故事。
新快报讯 进驻河源市和平县下车镇至今,由河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河源市高新区管委会和邮储银行河源市分行为成员单位的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驻下车镇工作队”),依托帮扶单位发动近两百家企业向河源市扶贫基金会定向捐赠“6·30”资金,2021年、2022年共400多万元。驻下车镇工作队“把钱用在刀刃上”,将这些企业爱心资金充分用到防返贫、人居环境整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32个帮扶项目上,为当地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在“6·30”资金加持下有序推进下车镇乡村振兴工作。
帮扶困难村民 伸出救援之手
去年6月,因受强劲暴雨影响,下车镇低保户朱光华自建房受灾倒塌,无法居住。为了尽快解决他们一家三口急迫的住房问题,驻下车镇工作队迅速出手,联系农夫山泉广东万绿湖饮料有限公司定向捐赠6·30资金3.5万元,加上政府救助的4万多元,为住房受灾的朱光华重建房屋。“看到自己住了半辈子的房子被大雨冲塌时,我的心也像塌了一样。现在有政府和企业的帮扶,让我们可以重新建房,给了我重新开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真的很感谢政府,感谢爱心企业!”受灾重建房屋的低保户朱光华激动地为此表达感激。
此外,农夫山泉广东万绿湖饮料有限公司还定向捐赠“6•30”资金1.5万元为五保户徐明雄建造了厕所和门前道路。同时,帮扶单位也联系了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给一家七口的边缘易致贫户叶小兵提供10万元爱心资金、联系中兴通讯给尚无住房的低保户何镜秋提供9万元爱心资金、联系优利德科技有限公司为已拆除旧房的低保户朱德仁提供5万元爱心资金,帮助他们重建新房,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完善基础设施 整治人居环境
路是经济发展的动脉,是加快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消费的助推剂。和一村和兴隆村此前坑坑洼洼的泥土路无疑是下车镇当前最急迫需要改造的工程。
驻镇工作队队长吴辉晴介绍,捐赠的30多万元用于镇村道路硬底化和亮化工程,其中包括路基、路灯及便民桥梁建设。同时,驻下车镇工作队还为镇域的水利工程建设使用了39万元捐赠资金,建设护堤、维修加固陂头、维修三面光水利,惠及农田600亩、人口2750人。
除此之外,为了全面整治人居环境,清理河道、消除破旧泥砖瓦房和解决积存垃圾带来的安全隐患及脏乱差问题,帮扶单位联系到河源龙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捐赠100万元用于全镇房前屋后杂物、积存垃圾、河道垃圾专项清理;联系了红苹果家具等十几家公司捐赠30多万元用于家禽圈养、“四小园”建设;还通过广东美晨通讯等十几家公司捐赠16万元用于购买垃圾清运车辆,联系艾佛光通科技等十几家公司捐赠50多万元用于全镇范围三清三拆三整治项目。工作队与镇村干部也在排查、登记、调解、拆除等各个环节层层把关,把存在隐患的破旧泥砖房纳入拆除名册,结合天气情况积极开展拆除工作,在企业资金的助推下,拆除破旧泥砖房5万多平方米。
优化服务设施 提升公共服务
驻下车镇工作队在开展工作中了解到,以前村民到村委会办事,由于电脑、打印机等设备陈旧等问题,总要耗费不少时间。经过研究,工作队决定统筹捐赠中的资金80多万元用于升级改造下车镇兴隆村、雪峰村、雪一村、石含村、和一村、居委会等6个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了活动室、会议室、办公室、学习室,添加办公设备等,为村党员开会,村民办事、学习娱乐提供了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驻下车镇工作队注意到了下车中心卫生院的环境整治及停车场建设需求。为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工作队帮扶单位利用15万元捐赠资金推动卫生院的停车场改造及环境整治工程,改造后卫生院停车场满足10多部车辆停放,一举解决此前卫生院所在街道两边交通阻碍问题,满足了群众看病停车需要,也提升了镇域卫生公共服务能力。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农艳芳
校对:马少俊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