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随着最后一榀钢结构杆件拼装完成,新建广州白云站正式封顶,标志着站房钢结构整体完工,全面进入室内外装饰装修阶段。
据了解,广州白云站将于2023年底竣工,承接广州站和广州东站全部普速客运业务,进一步推进“高铁进市区”的进程,破解广州铁路枢纽运能瓶颈,为构建和完善“轨道上的大湾区”、促进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更大的“助推器”作用。
广州白云站是广州铁路枢纽“五主四辅”中的主要客站之一,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南部,将引入京广铁路、京广高铁、广湛高铁等线路,同步配套6条地铁线路等多种交通接驳设施及公共空间。广州白云站建成后,将承接广州站、广州东站全部普速列车,成为亚洲最大的TOD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钢结构总面积相当于13个足球场
广州白云站采取“云山珠水、盛世花开”的设计理念,站房钢结构的总用钢量约为11.8万吨,由屋盖、“花瓣”和钢柱钢梁三部分组成,其中屋盖钢结构重8100吨,总面积为95224平方米,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足球场大小;“花瓣”钢结构是最大悬挑28米、总重量8250吨的花瓣状格构式变径斜柱,构成了广州白云站的木棉花造型。
据介绍,项目设计人员提出“可伸缩的车站、会呼吸的广场”智能概念,整体采用“方圆”布局,外方为城,总占地面积为34万平方米。内圆为站,总占地面积为9.7万平方米。方与圆之间是两个“呼吸广场”,平时作为舒适宜人的休闲景观广场,春运时上方将伸出大型顶棚,变身容纳大量旅客临时停留并可直接进站的“扩展候车室”,旅客容量可以增大3倍。
首次大规模运用机器人施工
据介绍,广州白云站是全国首个大规模运用机器人进行施工的铁路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已累计试用了包括无轨道全位置爬行焊接机器人、地面整平机器人、地面抹平机器人、地库抹光机器人等在内的18种智能机器人。
通过衔接平台不到2分钟即可进站候车
广州白云站的站场规模达11台24线,以普铁为主、高铁及城际为辅,配套有游客中心、长途客运中心、旅游大巴站场和城市公交站场。
整座枢纽建设遵循“站城融合”的发展理念,车站与周边城市配套设施一体规划设计,将连接6条地铁,接驳出租、公交、长途等市区公共交通,真正构建富有活力且高效运行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白云站开通后,旅客从配套的城市公共交通下车后,通过衔接平台,不到2分钟即可进站候车,步行距离不到100米,真正实现了平层对接、无缝换乘。
外部道路交通规划方面,白云站规划形成“双环+放射”道路网布局,近期建设白云二线、棠槎路、铁路东路和石槎路等“井”字形道路,街接周边高快速路系统,实现枢纽交通快进快出。
白云站共预留6条地铁线路,包括已通车的广州地铁8号线北延段线和在建12号线,规划的广州地铁22号线北延线、24号线、佛山地铁8号线,以及预留的东西向新线。
TOD模式
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是指规划一个居民区或者商业区时,以公共交通站点为核心而进行紧凑开发、混合土地利用及适宜步行的规划设计方式。TOD模式将商业、住宅、办公、公共建筑等设置在步行可达的公共交通站点范围内,使居民和员工方便选用公共交通方式,以促进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
TOD的设计开发可以帮助城市摆脱“摊大饼”式的无序蔓延发展;近年来,TOD的概念又与低碳城市、宜居城市、紧奏型城市、城市综合体等概念衔接起来,为城市温室气体排放、交通拥堵、能源浪费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广州铁路枢纽“五主四辅”
广州白云站是全国铁路规划中的重要项目,也是广州铁路枢纽规划“五主四辅”客站中的主要客站之一,其中“五主”是指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佛山西站和广州白云站(建设中),“四辅”是指广州北站、南沙站(争取于2023年动工建设)、新塘站(建设中)、鱼珠站(计划建造)。
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五主四辅”铁路客运枢纽,加快形成“多站布局、多点到发、客内货外、互联互通”客运枢纽格局。实施广州铁路枢纽能级提升工程,建成白云站并改造广州站、广州东站,构建广州站、广州东站、白云站“三站一体”的中心组合枢纽。扩建广州北站为北部重要枢纽客站,提升南沙铁路枢纽地位。实施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广州至广州东三四线,提升枢纽联动调度灵活性。加快建设广州至广州南联络线,新建鱼珠站,增强高铁进中心城区能力。
新快报记者 许力夫、新华网、央视新闻、铁路建设规划公众号
实习生: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