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中的糖葫芦,如今在海外又火了!
糖葫芦作为中国的传统小吃,近来在韩国人气飙升,尤其受年轻人青睐。
截至10月,韩国代表性的糖葫芦品牌门店数量达到420多家,在一年内暴增十倍。甚至出现“餐后糖(葫芦)”的流行语,意指餐后一定要来根糖葫芦当点心。
和国内用山楂、豆馅等食材做的糖葫芦不同,韩国卖的基本都是用水果做的糖葫芦,如葡萄、草莓、小西红柿、猕猴桃、菠萝和橘子等水果。甚至只要能用糖衣包裹的统统可以试一遍。小黄瓜、地瓜、条形年糕等都被拿来做成糖葫芦。还有店家将糖葫芦结合雪冰,打造“糖葫芦冰”,也广受韩国人喜爱。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韩国博主纷纷晒出探店测评糖葫芦或者在家自制糖葫芦的视频。
早在2021年,冰糖葫芦已经火爆海外,甚至还刮起了一股“万物皆可糖葫芦”的风。掌握了做糖葫芦精髓的外国网友,开始研究起草莓的造型,比如走精致丽人风的博主,连做个糖葫芦都得雕成一朵娇滴滴的玫瑰。
你以为,他们只满足于山楂、草莓、葡萄等基础款的糖葫芦吗?当然不是,什么炸鸡、五花肉、培根、和牛等都被做成了糖葫芦……听起来是不是跟我们国内鸡爪、青椒、辣条糖葫芦有异曲同工之处?
冰糖葫芦的走红不是个例,很多中国传统小吃在国外都“混得风生水起”。许多中国小吃都拥有了一批忠实的海外粉丝,外国食客天天流连于街头的中国小店,为吃一口美味而排起长队。那些火到海外的中国美食兰州拉面
作为早已远赴重洋的代表,Lanzhou Noodle的名字在海外的各个角落都屡屡现身。
今年5月,兰州拉面开启“海外授徒”模式,迈出了国际化发展的新步伐。
截至2023年8月20日,兰州牛肉面馆已覆盖全国、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面馆数量超过5万家。
煎饼果子
煎饼果子来一套!煎饼果子在世界范围的走红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早在2021年,在国外短视频平台上,“jianbing”和“jianbingguozi”相关话题热度一路飙升,足足收获4000万外国吃货们的强烈围观。
在伦敦,纽约、芝加哥、米兰等欧美大中城市,不少网友都发现煎饼果子摊前有老外专门排队购买,只为尝一口来自东方的神奇美食。
一名在意大利的中国网友发布一段视频,米兰街头外国人排着长队,一眼望不到头,镜头一转,令中国网友意外,这些外国人正在排队买中国的煎饼果子。
热情的外国食客们,更是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改良版“煎饼果子”。
加辣子鸡、叉烧、醉鸡、烤鸭、培根、辣条、鱼豆腐、海苔、金针菇、蟹肉棒、肉松……花样多得不可胜数。
作为陕西美食名片的肉夹馍,不仅在伦敦火得一塌糊涂,纽约人民也对它爱得深沉,之前就曾有“肉夹馍火爆纽约街头,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刷屏网络。
今年6月,有博主发布一则在意大利肉夹馍店铺门口的视频,店外全是排队的外国人。6欧元一个的肉夹馍,势头已挤掉当地美食帕尼尼,成为意大利米兰街头新的网红美食。
沙县小吃
被誉为“国民美食”的沙县小吃,在海外也受到热捧,被赞“极富创造性”“别具风味”。落户美国的第一家沙县小吃店营业不到3小时卖光一天的食材,日本东京首家沙县小吃店开业5小时销售收入超1万元人民币,一条介绍沙县拌面的视频在海外网站获得26万人次观看和数万个点赞……
如今,沙县小吃已经遍布美国、法国、日本、印尼等60多个海外国家和地区。扁肉依然是菜单上的经典,但口味已入乡随俗。在西班牙,油炸扁肉颇受欢迎;在法国,鸡肉馅扁肉最热销。不少在海外的中国人感慨:“真是走到哪儿都能吃上这碗扁肉!”
螺蛳粉
“闻着臭、吃着香”的柳州螺蛳粉,凭借“酸、辣、鲜、爽、烫”的特点,不仅风靡全中国,甚至还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此有网民戏称,果然,全世界都逃不过“真香定律”。
在广西柳州,一家企业负责人介绍,以前,他们出口螺蛳粉的主要受众是留学生和当地的华人华侨。如今,一些外国人也喜欢上了这种中国特色食品,尤其是在墨西哥、越南、柬埔寨、泰国这些原本就有酸辣口味饮食习惯的国家和地区。
数据显示,2023年1到5月,柳州海关完成螺蛳粉出口监管305批,货值近500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47%。
中国奶茶
走在伦敦、纽约或是巴黎的街头,时不时就能看到熟悉的奶茶店招牌和英文“tea”的招牌。在国内开进了县城的奶茶店,转身又开到了海外一线城市的繁华街头,用一杯杯甜蜜的茶饮俘获在外的中国游子和外国人。
茶饮品牌组团出海,无数海外华人将一家家奶茶店开在了海外的繁华街区。仅伦敦就有二十多家奶茶店,不少甜品店和餐饮店也有着中式奶茶的身影。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美国纽约、法国巴黎和加拿大的多伦多,越来越多人喝起了bubble tea(珍珠奶茶)。
据一位博主介绍,在海外的社交平台上,还有很多很多中国的小吃深受老外欢迎,什么锅贴、凉皮、茶叶蛋、臭豆腐、豆皮…… 外国网友们纷纷表示:“我爱中国菜!”“看起来太好吃了!”“今天就做这个吧!”……
其实,每一种中国街头美食都裹挟了烟熏火燎的市井气,吸引了天南海北的食客,也俘获了一批海外的美食爱好者,通过一个个街头小吃,了解背后的中国文化,以此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喜爱中国。
来源:综合央视财经、羊城晚报、中国侨网、新华社、中国新闻网、电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