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在第二十二届中山读书月及“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近日,广东省中山市印发《中山市全民阅读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下称“《计划》”),提出到2026年,形成以人为本、面向基层、惠及群众、保障重点、全民覆盖、共建共享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全民阅读水平显著提高,将中山打造为在全国有示范带动作用和影响力的阅读先进城市。
《计划》指出,中山将通过推动全民阅读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系统,推进文化兴城建设,实现书香中山提质增效,助力“百千万工程”,不断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共同建设书香社会。
实施全民阅读进乡村行动
《计划》围绕乡村阅读空间建设、流动图书进乡村服务、乡村主题阅读实践活动,持续推进“香山书房”建设,融合乡村文旅,营造特色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建立群众家门口的“充电站”。鼓励农家书屋与香山书房等其他阅读空间资源整合、场地整合。推动农家书屋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阵地。
继续推进三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组建图书服务联盟。推动市、镇图书馆的服务延伸至乡村,让书库流动起来,开展各类主题读书会、阅读挑战、文学与艺术工作坊、亲子阅读时光等阅读分享活动,推动图书巡回式服务,打造“流动的图书馆”。围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文明创建等工作,以香山书房、农家书屋等阅读空间为阵地,不断强化基层文化建设。
实施全民阅读进社区行动
在城市小区推进社区文化嵌入式服务,进一步完善升级阅读功能,推动全民阅读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度融合。鼓励党员干部在日常学习中推荐阅读书目,扩大全民阅读覆盖面。主动设置主题,提供街头阅读服务,在街头、广场、景区等设立流动阅读点,为读者提供流动阅读服务。结合乡村振兴和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一批“爱心书屋”。
实施全民阅读进家庭行动
《计划》大力倡导家庭阅读。深入实施亲子阅读行动,广泛宣传亲子阅读理念,加强家庭亲子阅读指导服务,大力弘扬家庭阅读风尚,让阅读融入家庭日常生活。
打造家庭阅读品牌。丰富家庭阅读内涵,设立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发展家庭亲子阅读指导队伍,打造“绘本润童心”“童声漂流故事会”等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的家庭亲子阅读活动品牌,开发家庭亲子阅读服务产品,帮助家长儿童养成良好习惯,掌握科学方法,培育阅读风尚,在全社会营造人人爱阅读、家家有书香的良好氛围。
实施全民阅读进学校行动
加强校园阅读空间建设。设计新颖活泼的阅读环境,打造充满阅读氛围的校园空间,布置班级图书角、楼梯阅读角、电子阅读屏、阅读长廊等,让书香浸润校园。将阅读融入课堂,提供阅读指导,开展高质量阅读。打造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菜单,引导学生爱阅善学。支持符合条件的学校与摆渡船共建公益性的“摆渡船阅读主题图书馆”。推动“书香中山”平台和《香山少年报》融入“书香校园”建设,积极开展系列读书活动,打造中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品牌和阵地。
加强阅读资源供给。推动市纪念图书馆等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和阅读资源送进校园,积极举办“市民选书、政府买单”全民阅读民生实事项目进校园、“我是小小书香大使”“21天阅读挑战赛”“最美读书声”“我爱读书”短视频分享、“阅读分享季”“同读一本书”等主题活动。充分用好韬奋基金会、中国出版集团等资源,加强与全民阅读媒体联盟的合作,推动全国“书香中国万里行”中山站活动开展。推动教体系统着力打造“书香校园”,评选一批书香校园、书香班级、读书标兵进行表彰。
推动名家名作进校园。推动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广泛深入开展,切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用好知名优秀阅读推广人,组建阅读讲师团,推动香山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以“让精品文学伴随孩子成长”为宗旨,精心策划阅读线上线下活动,着力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矩阵,搭建读书交流展示平台。邀请作家、科学家、艺术家、教育专家、大国工匠、榜样人物为师生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讲座或公开课,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阅读服务。
实施全民阅读进企业行动
加强产业园区阅读空间建设。结合工业园区专业属性和文化元素,打造适配功能需求的阅读空间,配送兼具专业性与休闲性的图书、期刊,考虑引入数字化设备,提供更多阅读选择。在园区公共空间供给随处可见、随时可用的电子阅读资源。举办阅读比赛、读书分享会等活动,组织阅读培训,促进阅读能力提升。
加强企业阅读空间建设。不断完善“职工书屋”等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推动“职工书屋”成为企业标配,规范书屋管理,定期更新图书资源。鼓励设置阅读角、流动书柜等补充形式,保持书籍新鲜度和多样性,提供更多阅读机会和便利。开展好书互荐、阅读征文、读书沙龙等阅读活动,加强阅读交流,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
建设书香企业。把职工阅读活动作为职工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抓手,在企业中大力提倡全民阅读,推动企业建立读书会,围绕职工文化需求,举办职工大讲堂、企业读书会,开展读书活动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活动,为职工搭建学文化、提素质的多元平台,激励广大职工通过读书成长为岗位人才、技术能手、能工巧匠、劳模工匠,实现书香润企、读书兴企、文化强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红云 通讯员 钟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