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024年4月12日-14日,2024大湾区肝病国际论坛暨消除病毒性肝炎大会(下称“消除病毒性肝炎大会”)在广州举办之际,肝病医学聚焦学科前沿,共同研讨促进肝病医防融合精准防控策略,并发出《消除病毒性肝炎——大湾区倡议》。
其中最为关注的是,如何实现“到2030年,病毒性肝炎的新发感染率要减少90%,病死率减少65%,诊断率达到90%,治疗率达到80%”这一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目标。
参会专家表示,对于我国这样的乙肝大国而言,既要通过继续推进疫苗接种、消除乙肝母婴传播,又要管理好现有存量乙肝感染者、患者等多个维度来多措并举做好乙肝防控。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布的《2024年全球肝炎报告》指出,病毒性肝炎导致的死亡人数正在增加。世卫组织根据来自187个国家的最新数据估算,全球死于病毒性肝炎的人数从2019年的110万增至2022年的130万,也就是说全球每天约有3500人死于病毒性肝炎。
根据世卫组织呼吁,各国应通过加大病毒性肝炎防治的资金投入、扩大检测和诊断范围、加强初级保健预防工作等措施,争取实现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
在消除病毒性肝炎大会上,新快报记者获悉,近年来,随着国际肝炎合作平台的搭建、母婴阻断、早筛早诊项目的实施、科普教育的强化,多组学数据的积累、前沿药物的开发都推动了消除病毒性肝炎事业的发展。但是,我国距离实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对此,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易学锋强调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在消除病毒性感染事业中的重要责任。
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肝细胞癌的蛋白质组分子分型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了肝癌的蛋白组学。基于蛋白质组学的大科学计划能够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并且在肝癌治疗当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分享有关肝病和重症感染的细胞治疗报告,探讨了细胞治疗在重大传染病和新兴传染病治疗中的前景。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介绍肝癌早筛的重要性,并分享改善慢性肝病肝癌筛查管理的路径图。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孙剑宣读《消除病毒性肝炎—大湾区倡议》,向全社会发出倡议:由大湾区面向全国着眼全球,共创一个没有病毒性肝炎的美好未来。
孙剑表示,消除病毒性肝炎,要从着重预防新发感染(尤其做好阻断母婴传播的工作)、规范治疗着手,加大早筛力度和降低乙肝相关的疾病的死亡率等层面来推进。
乙肝是病毒性肝炎当中最受关注的疾病。一直以来,疫苗接种在我国的乙肝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现阶段运用现有的药物手段,要实现表面抗原转阴还比较难以实现。
但孙剑认为,对未来仍然要有信心:“要实现乙肝治愈的目标要靠新药的研发。目前在临床新药研发方面,全球科学家都在持续发力,相信未来3年至5年时间,我们有希望看到新药的产生。”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斯璐 通讯员杨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