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自1992年首演以来,已在全球吸引了1200万观众,演出场次超过9000场。这部德语音乐剧巅峰之作将以音乐剧版音乐会的形式首度登陆广州,于9月26日-30日在广州大剧院连演五场,华南地区仅此一站。“茜茜公主”伊丽莎白的传奇一生将被唱响,羊城观众将通过音乐会重新认识这位奥匈帝国最具魅力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舞台上再现了伊丽莎白传奇
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由剧作家迈克尔•昆策与作曲家西尔维斯特•里维共同创作,集优美的音乐、精彩的剧情、动人的表演和出色的舞台设计于一身,演出足迹遍布14个国家,被翻译成10种不同语言上演,创下了票房历史纪录,被誉为迄今最成功的德语音乐剧之一。该剧讲述了奥地利与匈牙利皇后伊丽莎白充满戏剧性又令人感慨的传奇人生,以戏剧的方式再现了伊丽莎白一生中的关键时刻:从向往做梦、写诗、迎风骑马的少女,到与弗兰茨皇帝一见钟情步入婚姻成为皇后的转变,到 1898年被刺身亡。
剧情围绕她的婚姻、宫廷生活、个人追求以及与死神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展开,着重呈现了伊丽莎白从无忧无虑的公主成长为独立自主的皇后,再到最终遭遇悲剧的复杂心路历程。音乐剧通过多层次的叙事,揭示了她在皇室生活中的孤独与挣扎,以及她对自由与自我实现的追求。内心的孤独、自我的成长、责任的枷锁、女性的觉醒等多重主题在剧中交织,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在伊丽莎白的故事里找到共鸣。
《伊丽莎白》音乐剧版音乐会人气极高,四度在维也纳美泉宫的露天广场举办,吸引世界各地观众前往观看。此次来穗演出的音乐剧版音乐会,由原版音乐剧制作方奥地利维也纳联合剧院与丹麦狮子娱乐公司联手打造出品。承袭《伊丽莎白》美泉宫音乐会传统及版本,此次音乐剧版音乐会不仅有浓缩精炼的舞美呈现,更将带来原汁原味的华丽造型与精美服装,呈现剧中经典金曲。
融合戏剧和编舞演绎剧中金曲
在海外特邀的管弦乐队烘托下,近30名演员身穿原版戏服,融合戏剧表演和编舞演绎剧中39首金曲。
“我按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成长,保护自己远离危险……”《我只属于我自己》作为剧中的经典曲目,以其激昂动听的旋律和触动人心的歌词,唱出了伊丽莎白作为独立女性的心声,映照出女性内心深处自我觉醒与自由意志的光芒与力量。这首歌曲不仅讲述了伊丽莎白坚定一生的个人信条,更跨越了时空,让每一位听众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那份来自内心深处的共鸣与鼓舞,成为无数德语音乐剧观众的“入坑金曲”。
剧中的歌曲通过丰富的角色和深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伊丽莎白内心的矛盾和复杂,优美的旋律与剧情紧密相连,一次次将剧情推向高潮。伊丽莎白既是一个追求自由与自我实现的现代女性,又是一个被皇室礼教束缚的悲剧人物。她与丈夫弗兰茨•约瑟夫皇帝的婚姻,她与儿子鲁道夫王子的关系,以及她与死神之间神秘而纠葛的关系,都为这部剧增添了深度和戏剧性。
与传统的“站桩唱歌”不同,《伊丽莎白》音乐剧版音乐会保留了戏剧性,现场乐队同在舞台上,与演员一同演绎伊丽莎白的传奇人生。音乐剧版音乐会导演Gil Mehmert以更紧凑的节奏重新勾勒了叙事结构。在他看来,此次音乐剧版音乐会的呈现远不只是一场音乐会,它不仅有着舞美场面,更有优秀的舞者和编舞,“与音乐剧相比,它只是更加的精炼和浓缩,就像是一部电影的精剪版。”
由欧洲一线演员主演
音乐会演出阵容将力邀欧洲一线主演,此次中国巡演邀请到广受好评的女演员安妮米可•凡•丹加盟。安妮米可来自荷兰鹿特丹,曾在5个国家的18个城市用3种语言演绎《伊丽莎白》,是伊丽莎白这一角色的代言人。剧中伊丽莎白内心阴影的化身——“死神”,这一角色由卢卡斯•迈尔饰演,作为历代最年轻的扮演者,他对角色也有着不凡的理解和演绎。饰演皇帝弗兰茨•约瑟夫的安德烈•鲍尔自2005年加入《伊丽莎白》剧组,是剧组的“元老级”成员,他将通过自己的演绎展现这一角色在婚姻和宫廷政治中的挣扎与抉择。刺客卢切尼由里卡多•格里克饰演,在他的讲述中,伊丽莎白的人生画卷缓缓展开。
据介绍,现场还设计了“阶梯式”的立体舞台,演出错落有层次;舞台中间搭建起了大大的中心门框,定格一个个经典时刻。舞台后更有一块巨大的LED屏幕,邀请知名设计师Michael Balgavy参与多媒体设计,带领观众随时穿越不同场景,打造沉浸式观感。
此外,演员的服饰还原了欧洲贵族的富丽之气,还通过精细的剪裁和装饰展现了角色的个性和情感。女主角“伊丽莎白”在剧中连换12套“深入人心”的经典造型,展现“茜茜公主”的不同面貌。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通讯员 姚惠
图片:广州大剧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