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无人驾驶汽车自己来到充电桩,“自己”完成充电;功率上调后,充电速度实现“一秒不止一公里”;“毫秒级”数据传输,车边开、地锁边下降……这些未来场景,正在现实中上演。
12月9日,在广州市工信局和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指导下,由广州供电局与南沙交投集团合作打造的粤港澳大湾区旗舰超充站——南沙环市西路多元超充站正式开放运营。该站能同时满足50台车充电,3台充电桩具备车网互动功能,超充桩最高功率达600千瓦。此外,还有全绿电电能,“绿车”也能用上“绿电”。
智充
无人驾驶汽车全程“自己”充电
南沙区作为全国无人驾驶汽车的示范区,目前已有超过130台自动驾驶车辆在运行,预计到2025年将有超过2000台自动驾驶车辆上路。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积极探索无人驾驶汽车的充电问题,打通了小马智行和南方电网充电运营平台“顺易充”的互联互通,通过自动充电机器人实现无人充电和自动结算,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察觉到电量“危”的信号后,自己开入了充电站。随后,白色的机械臂开始动作。它从充电桩内拔起充电枪,转动方向,然后准确地打开汽车盖子,将充电枪插入,旁边的充电桩也随之显示:开始充电。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约在80秒内完成。
“充电完成并自动结算,实现了全程无人化。”广州南沙供电局营销部工作人员王铭华说到,这些车辆实现自动充电将极大地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超充
一秒不止一公里
记者观察到,广州“超充之都”的轮廓逐渐显现。该超充站配置了480千瓦和720千瓦充电堆各1套,全液冷超充桩3台,最高可以将超充桩的功率调整到600千瓦,实现“一秒不止一公里”的充电速度。
“这些超充桩采取了将桩体和电堆分开的设计,可以像‘中央空调’一样灵活分配负荷。此外,3台20千瓦的‘V2G’充电桩,可以实现车网互动。车主在电网负荷低谷时充电,可以享受低电价优惠;而在电网负荷高峰时将储存的电力反馈到电网,则能获得相应的补贴收益,实现电网与用户双赢。”广州南沙供电局营销部经理王明春在现场介绍,目前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00万辆,未来新能源汽车将通过负荷响应成为移动的“充电宝”,在电网负荷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悉,南沙区内巨湾技研、融捷电池等超充上下游企业已经入驻近2年,产业链已初具规模。
绿控
多元联控“绿车”用“绿电”
车辆正在驶入停车位,而地锁怎么还没人来开?记者的心情不由得紧张起来。千钧一发之际,地锁突然“开窍”,随着汽车的临近自己慢慢伏下身去。
原来,南方电网在电力系统中引入电鸿系统,在南沙打造场景最齐全的使用场景。该站场还采用了电鸿化微网控制器作为能源管理的“大脑”,管理电鸿化逆变器的光伏372千瓦,两套100千瓦/215千瓦时储能系统,21台电鸿充电桩,实现一体化调控。该站采用的电鸿化红外摄像头、智能地锁、超充堆等设备,能实现设备间智能联动,在“毫秒级”数据传输的支持下,摄像头可以识别到新能源车牌联动地锁下降。
为了尽量加大光伏发电消纳率,南沙环市西路多元超充站还配置了完备的“优先使用光伏发电、储能系统灵活调节、代理购买绿电”控制策略,真正实现了“让绿车用上绿电”的目标,这个站也成为了南方电网首个“预先碳中和”的充电站。广州供电局产业部产投科高级经理杨怀栋介绍:“该站可有效实现保供互动能力,也使得运营成本下降10%,全年预计增加260万度的绿电,可以为5.2万辆车都充上50度的绿电,约等于跑400公里的能耗。”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通讯员 王颖 李文梓 王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