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3月14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召开“现代化产业体系看黄埔”生物医药产业专场新闻发布会。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作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区,集聚生物医药企业4800家,生物医药产业总体呈现出规模壮大、创新升级、空间优化、人才集聚、生态向好五大特点,基本形成生物岛、科学城、知识城协同并进的生物医药全产业链条布局。全区每年新增新药临床批件近百张,占全市90%以上,连续4年全省第一,跻身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第一梯队。
产业规模爆发增长
新闻发布会上,黄埔区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岳霄霄用一组数据展示了黄埔生物医药产业的“加速度”:2017年,全区生物医药企业主体数仅1000家,如今已增长至4800家,增长了3.8倍;其中,培育生物医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528家、专精特新企业382家,上市企业达到20家,占全市的74%。全区生物医药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实现翻倍,占全市57%。
如今,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黄埔区发展势头最好、潜力最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规模的急速增长引起了创新成果的井喷式爆发。
据介绍,黄埔区连续5年获批1类创新药上市,累计获批1类创新药9个,占全省50%,成为全省生物医药创新研发高地。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创新成果涌现:百济神州替雷丽珠单抗注射液是获批适应症数量最多的PD-1抑制剂;麓鹏制药自主研发的洛布替尼成为中国首个被认定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突破性疗法的BTK抑制剂;生物岛实验室研制出全国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
“为了助力区内创新药械尽快上市,我们构建了全省首个‘一个平台+两条通道+三张清单+四级联动’=‘十分周到’的创新服务模式。”黄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蒋佐龙介绍,2024年,黄埔区内药品注册申报量为373件,比2018年增长超过3倍。
黄埔区市场监管局与属地海关等七部门联合出台全省首个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试点工作方案,加速生物医药研发物资入境。此外,广东省首个药械注册指导工作站也在黄埔区落地,区内集聚省级审评、检验、检查技术平台,实现“就近办理”“原地加速”,区内生物医药审评审批检验等事项平均提速20%以上。
人才引领产业升级
政策、平台、生态、服务“四链融合”
产业看黄埔,创新在黄埔,人才也到黄埔。据了解,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成建制引进钟南山、徐涛、王晓东、赵宇亮等院士团队,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区内形成战略科学家、优秀临床医生、卓越企业家三位一体的生物医药“人才天团”。
“黄埔区大力构建‘四链融合’人才支持体系,在政策、平台、生态、服务上持续发力。”黄埔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才工作局副局长马琳介绍。
例如,在全国首创允许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100%亏损,组建生物医药领域子基金18只,累计投资人才项目92个、投资金额25.06亿元。百奥泰就是在黄埔区助力下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的典型个例,其成为了科创板首批无收入、无盈利、纯以医药技术成功上市的创新药企业。
为了吸引更多生物医药产业英才,该区邀请大咖企业家、专家学者、资深人力总监等,打造首批500人规模的“靠埔就业经纪人”服务团队,在3月16日广东省“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上首次亮相。可以预见,黄埔将迎来新的一批“人才潮”。
空间布局持续优化
打造生物医药全产业链
“单细胞测序技术具有卓越的样本兼容性和高效去除背景噪音等巨大优势,能全面精准分析单细胞的基因组、转录组等海量信息,从而深入研究疾病机理。”在利德健康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CEO张峰正介绍着公司刚发布的业界首创主动式单细胞测序系统新产品——LeadOmics CP100。这款新产品是中国原创、国际领先的生命科学仪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PCT国际专利,为单细胞技术在肿瘤、癌症等重大疾病诊断治疗研究领域带来创新技术突破。
这家刚在落户生物岛一年多的企业,已成功研发了10款产品。张峰表示,“生物岛通过吸引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打通研发到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对我们公司来说有诸多利好。”
从状如绿叶的江心岛到成为全球瞩目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地,经过10多年的发展,广州国际生物岛已经聚集阿斯利康、广药、金域、燃石、一品红、百济神州、康方等超过500家生物医药企业,也是全国唯一同时布局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大科学计划的园区。
近年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瞄准生物医药全产业链持续发力,重点打造“科技研发在生物岛、成果转化在科学城、生产制造在知识城”的产业链区域分布,涵盖药品、器械、试剂等领域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
广州科学城深入创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拥有57家上市公司,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科技城第二。中新广州知识城被列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创新载体,引进百济神州、恒瑞医药、康方生物等40多个顶尖项目,总投资超200亿元,建设亚洲一流的生物制药基地。
随着产业空间布局持续优化,生物岛、科学城、知识城三大核心载体的集聚效应愈发显著,该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获评全国第5,跻身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第一梯队。
文图 新快报记者李应华 郭晴 通讯员 徐洁芹、范敏玲、林文慧、黄三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