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3月22日,清远连山福堂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携手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章家恩教授团队,在福堂镇永丰村成功举办了“稻鳝螺”项目新苗投放活动,并参加由华农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华南和东南沿海单、双季稻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技术与集成示范”连山福堂镇永丰村“稻鳝螺”共作集成示范基地启动仪式和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稻田水产‘三点六化’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发与全程集成示范”稻鳝共作示范应用基地春耕现场会。
投放现场,专家团队亲自示范了鳝苗、螺苗的正确投放方法,包括投放密度、位置选择及田间管护等关键步骤,并向种养户详细讲解了“稻鳝螺”综合种养的关键技术要点,涵盖稻田水质调控、饲料投喂、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及早晚稻茬口衔接等方面。本次活动共投放鳝苗1050余斤、螺苗705斤,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永丰村支书覃忠仕表示,新苗投放标志着项目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专家团队的现场指导为项目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他承诺将严格按照科学方法开展综合种养生产,力争今年取得良好收益。
专家团队在实地考察示范基地的运行管理情况后,对永丰村在“稻鳝螺”共作模式中采用的创新防逃板设计、病虫害和福寿螺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等给予了高度评价。章教授指出,项目构建的“高校+县镇村+农民合作社”多方协同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了各方资源优势,为产学研深度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展现了科技创新与组织管理创新的双重价值。他建议项目在取得显著成效后,及时总结经验,打造示范样板并推广应用,为粤北地区及其他区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路径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座谈会上,章家恩教授提出了“四五六”发展思路与建议,强调要打好区位、生态、科技、民族文化四张优势牌,按照“主动发现、深入思考、用心管理、实践创新、规范执行”五个工作要求,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策、良品”六个发展目标,着力打造“百千万工程”县域生态农业示范样板。各方一致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稻鳝螺”项目的科技赋能和集成示范及辐射带动能力,为连山“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活力。
章家恩教授专家团队已就“稻鳝螺”项目与永丰村达成合作,专家团队表示,将持续为项目实施“保驾护航”,全程关注和参与“稻鳝螺”综合种养生产实践,加强技术指导、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共同为实现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记者方轶 通讯员 陈洁 钟晶
校对:王萃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