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棠景街党工委针对流动党员动态掌握难、学习落实难、作用发挥难等难题,积极探索创新“四举措”,着力构建涵盖信息建档、教育赋能、服务提质、作用发挥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体系,推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迈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双网覆盖”
优化组织管理,增强执行力
为进一步优化流动党员管理,棠景街设立来穗党支部,专职负责辖区企事业单位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以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组织16个社区党支部定期深入摸查辖区流动党员动态,建立起流动党员管理台账,动态更新信息数据,做到跟踪掌握、精准建档,实现对全街50余名流动党员管理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立“初心学堂”“好人工作室”,常态化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提醒流动党员时刻牢记党员责任,密切与党组织的联系,切实提升流动党员的组织归属感,实现不流失、不掉队。
“双线并行”
强化思想引领,提升向心力
针对流动党员分布范围广、个体差异大、流动性强等特点,棠景街立足实际,创新流动党员学习教育工作机制,坚持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双管齐下”,流入地党支部主管、流出地党组织跟踪保障,线上线下培训“双线并行”,确保流动党员在参加流入地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的基础上,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学习教育,实现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学”。
线上,依托街道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每月定时开展线上学习活动,系统推送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并设置“学后思享会”线上讨论环节,鼓励党员们各抒己见,分享学习感悟,有效打破时空限制,增强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线下则通过定期组织集中学习、组建学习小组等方式,为流动党员提供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确保流动党员思想教育不断线,有效提升流动党员对标对表的政治自觉。
“双向关怀”
聚焦为民服务,提高服务力
流动党员长期在外,面临着环境变动与生活压力。为加强对流动党员的关怀帮扶,棠景街各党组织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在春节、中秋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集体活动,通过座谈会、走访慰问、红色观影、志愿服务等形式,让流动党员参与其中感受“此心安处是吾乡”组织的温暖,变“流入”为“融入”。
针对部分生活困难的流动党员,党组织主动作为,开展帮扶行动。联合人社部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精准就业帮扶;联合专业律所搭建法律咨询平台,保障党员合法权益;协调解决子女入学、医疗等民生诉求。让流动党员遇到困难时,能第一时间获得“找得到、靠得住”的组织支持。
“前段时间我正为孩子上学报名的事发愁,跑了好几个地方都没办成,急得睡不着觉。社区周书记一听,马上记下我的问题并组织党支部帮忙协调。现在,孩子顺利报上了名,我的心终于安定下来了!”近日,机场北社区流动党员程女士在党组织的帮助下解决了小孩入学难题。她表示,自从纳入属地党支部,大事有人管小事有人问、急事有人办、难事有人帮,归属感不断提升。
“双化模式”
满足个性需求,激发能动力
为激发流动党员学做结合的能动力,棠景街设立党员先锋岗,组织引导流动党员发挥职业特长和资源优势,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环境整治等工作中担当作为,实现有“家”更有“为”。
针对流动党员普遍面临的工作生活节奏紧张、异地履职难以兼顾党务等现实困境,棠景街坚持以人为本,分类施策的工作理念,推行“双化模式”。一方面,实施“定制化”服务,根据流动党员的工作性质、时间安排等实际状况,灵活调整活动参与要求,做到既不影响党员本职工作,又能最大程度让其参与党组织活动。
另一方面,采取“弹性化”管理,依据流动党员的个人特长与时间,安排弹性的志愿服务。鼓励流动党员利用碎片时间,在线上为群众答疑解惑、到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对于表现突出的流动党员,在党组织内部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以此激发他们的责任意识,敢为善为,不断提升服务参与率。
下一步,棠景街将继续强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体系,优化细化“四举措”,切实保障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为街道基层党建工作注入新活力,更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凝聚坚实力量。
来源:云心党建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