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025年4月25日,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通报2025年第一季度“广东好人”名单,广州市荔湾区驷马涌河涌保洁环卫工人谢全成功入围,获评敬业奉献“广东好人”。自2022年从事水上环卫保洁工作以来,谢全始终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满腔热情和辛勤汗水美化河涌容貌,成为市民交口称赞的“河涌美容师”。
每天巡逻20公里的河涌守护者
谢全负责保洁的驷马涌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北部,从前是广州城西重要的水道,承担着运输、排涝和商贸往来的作用,也承载着周边居民的生活记忆。每天清晨五点,天光未亮,驷马涌的桨声已划破寂静。2.2公里的河道狭窄曲折,机械船只难以驶入,谢全靠着一艘木船、几把特制网具,日复一日躬身打捞。船行弯道,稍有不慎便可能撞岸,一开始不熟练时连站稳都比较困难,谢全需一手撑杆稳船,一手持网截流,眼疾手快地“捕捉”随波逐流的垃圾。他笑着说:“不熟悉水性的基本干不了,动作稍慢,垃圾就‘溜’走了。”
看似短小的河道,谢全每日需往返十余次,他坦言:“划船时得对抗水流阻力,加上岸上巡逻,每天路程估摸着有20公里。”在涌面上,谢全通过熟练的围、捞、提等一系列动作,将落叶残花、泡沫塑料等垃圾尽收网里。对谢全来说,不同种类垃圾的“打捞策略”已熟记于心,驷马涌就像他的“老朋友”一样,连“脾气”也已被他摸透。岸边晨练的居民说:“谢师傅的桨声比闹钟还准时,风雨无阻。”
习得“十八般武艺”的保洁能手
谢全的保洁船上摆放着各种工具,密网、疏网、油网、浮杆一应俱全,对于这些五花八门的作业工具,他如数家珍。船头还挂着一个旧笔记本,上面记着每天打捞上来的垃圾种类和数量。经年累月的记录后,他摸索出水面垃圾出现的规律:“下雨天落叶多,台风过后塑料瓶罐子就多,节假日要重点清理烧烤包装袋等。”应对各种天气下河涌保洁的突发状况,他早已游刃有余。
为了把工作干得更好,谢全琢磨出一套办法。他把几种工具搭配使用,用密网捞花瓣落叶,疏网捞塑料瓶等大一点的垃圾,特制的油网专门清理水面的油污,再用浮网把垃圾围起来,最后用箩筐分类装好,这样处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他还总结了“晨检预判”的工作方法,上岗前先巡岸观察水位,预判污染点,再灵活调整路线。发现排水口油渍渗出,他迅速在下游布网拦截;紫荆花期花瓣纷飞,他抢在通勤高峰前清理。早上6时到8时是谢全工作的关键时间。他说:“花瓣、落叶和垃圾放一晚上就会堆起来,得赶在大家上班前清理干净,还河涌清爽。”说着,他熟练地用密网把水面上漂浮的紫荆花瓣捞起。这两年,他一共清理了约20吨垃圾,推动驷马涌从“脏乱堵”转变为水清岸绿。
助人为乐的热心街坊
如今,水清岸绿的驷马涌建起了亲水步道,岸边孩童嬉戏耍闹,欢声笑语不断。有一次,一个小男孩在驷马涌边哭着喊:“叔叔,我的足球掉水里了!”谢全听到后,马上停下手里的活,划船过去用网把足球捞了上来,小男孩立刻破涕为笑,连声道谢。
平时工作的时候,遇到有居民的手机、钥匙、钱包不小心掉到河涌里,谢全都会立刻划船围拢过来,一边轻声安慰失主,让他不要着急,一边迅速操起密网帮忙打捞。街坊们一提到谢全,都忍不住称赞。居民陈伯告诉记者:“他就像咱们社区的活雷锋,经常帮我们这些商户和居民的忙。”
除了做好保洁工作,谢全还积极参与河涌保护活动志愿者服务,参加巡河、生态科普等宣传工作,服务时间累计超过5000小时。他常劝诫居民勿乱丢垃圾:“以前总有人随手扔,现在大家自觉了,河水自然干净。”在他的带动下,驷马涌的水越来越清,岸边的绿植长得越来越好,大家都喜欢在河边散步、休闲,更多人主动加入护河志愿队伍。
202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谢全荣膺“广东好人”称号。面对荣誉,谢全表现得很淡然:“我就是个普通保洁工人,只有全力做好本分工作,才能让大家欣赏到河涌最美的一面。”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佳文 通讯员 成广聚 江美玲 江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