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9日,CCFA新消费论坛——2025中国超市大会在深圳召开。本次会议以“拥抱流通革命 加快经营变革”为主题,行业专家、积极探索新模式的代表性超市企业和上下游产业链共聚一堂,重新研讨大流通渠道的产业价值和超市行业的应对措施。
5月9日上午全体大会上,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助理王小毅带来题为《超大规模市场下中国超市数智化破局之路》的演讲。他表示,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流通效率、精准品类管理、用户信任关系和供销一体化。在超大规模市场背景下,实体零售的发展需要经历这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商业模式和数字化需求。数字化是零售业绕不开的环节,中国的超市数字化比例虽高,但增长率在下滑。数字化投入的回报率在大型机构中表现尤为突出,尤其是在24小时便利店中。他认为,零售业的竞争关键在于数据、算法能力和业务的系统化,将人员经验转化为数据驱动的运营能力,保持长期的价格竞争力,同时把毛利让给消费者,并持续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实的服务。
零售企业要关注供应链背后的商业逻辑
比优特商业集团董事长孟繁中表示,2019年比优特曾面临销售额下降、连续亏损的困境,通过调整供应链,要求供应商供货价不高于小卖店,从而改变了走向死亡的状态,实现了销售额的持续增长。他认为,大型连锁超市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高效率实现总成本领先,包括降低进货成本和运营成本。真连锁应具备区域规模优势,实现总仓统配,提升流通效率,降低成本。中国超市行业衰败的原因之一是大经销商问题未解决,导致超市进货价格高于小卖店。零售企业要关注供应链背后的商业逻辑,而非仅学习国外的陈列方式。
针对行业关注的“折扣零售与传统渠道的优势与融合”,福建冠派客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永强林永强分享了冠派客的核心策略,即“做简单”,冠派客通过简化流程、减少SKU、优化供应链,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效率。冠派客的选品权和定价权都在自己手中,不再依赖供应商。林永强极为注重选品,他自己就是冠派客的首席买手。冠派客的选品策略包括参考当地超市的畅销商品、大电商平台的TOP商品,以及购物中心内高溢价率的商品。
林永强表示,当前市场环境下,超市折扣化是必然趋势,而非单纯开设折扣店。他分享了同行前来交流的案例,发现部分同行商品售价高于冠派客,甚至有的同行1/3商品进价高过冠派客售价,于是建议他们改造货盘,甚至帮助设计改造。
区域超市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提升本地化服务
天虹数科商业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朱艳霞分享了天虹自主创新应对变革之路。天虹数科作为一家成立40年的国有上市公司,面对消费行为和市场环境的深刻变化,积极重构业务逻辑。
以天虹旗下超市品牌sp@ce为例,在升级为sp@ce3.0的过程中,确立了“万物精良,生活有光”的品牌理念,并通过双中心模式(体验中心和履约中心)重构零售体验与效率。体验中心打造了9大生活场景,营造温暖自然的购物环境;履约中心则通过自研中后台系统,提升配送效率。此外,sp@ce天虹超市3.0还重塑了商品和供应链,接入全球新品数据库,优化采购模式,并通过智能定价平台动态调控价格。天虹始终以顾客为中心,将持续推动零售高质量发展。
蚂蚁商联董事长田建忠认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顾客满意度,体现在商品质量、价格竞争力、差异化以及团队的创新能力上。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大数据和AI技术可助力精准选品和提升运营效率。
河北惠友商业连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健分享了惠友31年的发展经验,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坚守诚信和品质,以顾客为中心,提供安全、新鲜的商品和服务。甘肃新乐连锁超市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玲则从员工和顾客“人心”出发,强调尊重员工和顾客意见,通过改善员工待遇和服务质量,增强顾客忠诚度和来客数。
西部天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麟认为,区域超市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提升顾客体验和本地化服务,利用数字化工具优化采购和运营成本。此外,面对线上竞争,区域超市需结合自身优势,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