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025年5月20日,一场4代摄影师的聚会:《这城·这人》摄影展暨《数字摄影》首发式在广东财经大学的图书馆举行。
从8年前开始,每一轮课程都会有超过十位业界摄影师来到广东财经大学的摄影课堂。《数字摄影》教材正是集结了粤港澳大湾区3代摄影师的专业力量,其中的案例都从一线摄影师的实战中提炼而来。内容立足为学生与行业的链接建立桥梁。这次的《这城·这人》摄影展的产生是教材落地的成果展示,30位大二的摄影师站在三代摄影师的肩膀上,尽情创作,展示自己的所学所获。
该书的作者安海波老师讲起这门课,这本书的缘起。
她说:“大约十几年前,正好和广州广告界前辈黑马大叔吃饭,说起我们缺少一线摄影师这件事。大叔立刻打了几个电话,转头说搞定了,几天之后,他的老友背着个背包就赶来见面,这人就是‘姥爷’吕群。一开始我们尊敬的叫他大哥,其实他无论年纪还是资历都是我们学生的爷爷辈,称呼慢慢变成‘姥爷’。8年里面,这些广州摄影界的‘爷、叔、哥’带着同学们学摄影,玩相机,做作品。每一年他们都会有一个专题的摄影展呈现给社会。这门课渐成品牌。”
从摄影术诞生开始,摄影艺术与时代关系紧密。21世纪初,我国数码相机总拥有量不足20万台。到今天,全球知名的摄影器材生产商,几乎都放弃传统照相机生产,转产数码设备。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的普及,更加促使全民的“数字摄影时代”来临。百年摄影发展史,从时代角度来看,实则摄影技术演变史。在此视野下,摄影专业教学与数字技术进步之关系更是如影随形。我们不可想象在数字摄影时代,还是依样画葫芦的教授相关专业传统意义上的摄影术。由此,《数字摄影》的高等教育教学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身处大湾区,国际交流频繁。市场对商业摄影需求巨大。这些地缘特征造就了一大批熟悉市场,对技术敏感,紧跟技术发展的摄影师群体。《数字摄影》此次的教材编撰,并不是来自空洞的课堂理论。所有的思路与方法,案例与模式都是这一批粤港澳大湾区资深摄影师们的专业经验。所以,该教材强调“数字摄影的从业环境”,以及摄影在数字媒体、广告设计、视觉传达以及相关专业学生的操作、应用场景。强调数字化时代摄影的视野、知识与操作。
本书的编写工作是一个团队合作的成果。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城市,三代摄影师共同加入了编写行列。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数字摄影》,是面对高等院校相关艺术设计专业同学。教材从摄影的基础认知开始,带领同学看懂摄影语言,找准摄影器材,夯实摄影技术基础,在众多的真实案例中建立每一位同学的“摄影解决问题能力”。该书最大特点是其专业经验来自于摄影的市场一线,每一节课都为同学搭建其专业实践的课程场景,并用大量的实践案例来回应学习者在拍摄过程中的操作思路和细节难点。
采写:新快报记者梁志钦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