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今年是省“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为推进广州市荔湾区对口帮扶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取得更大成效,近日,由广州市荔湾区昌华街道牵头,南源街道和华林街道组团到丙村镇开展对口帮扶工作调研,聚焦丙村镇发展所需、民心所向,谋划用好各方资源、发挥各家所长,共同推动丙村乡村振兴。丙村镇镇长宋世波,荔湾区驻梅县区丙村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队长谢存德等有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推动“土特产”全链条发展
从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到参观圩镇客厅乡村大讲堂,从“一街贯古今,一步阅千年”的客都人家农文旅康养项目到丙村镇养老院,从旋风村一体化净水设备升级改造到困难群众居住的宁静老屋……调研组深入丙村镇乡村、企业、合作社和农文旅项目,一路走、一路看,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新变化。
丙村镇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优质的土壤与适宜的气候,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一方沃土,农产品“土特产”种类繁多,当地的金柚、沃柑、枇杷等农产品品质上乘。同时,丙村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三堡学堂、仁厚温公祠、邓仲元小学等古建筑保存较为完整。与此同时,当地农业生产方式较为传统,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旅游开发程度低,未能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党政联席会议上,荔湾区组团单位和丙村镇政府一致认为从产业振兴破题,才能筑牢乡村振兴根基。在农业产业方面,计划联合高校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着力推动“土特产”全链条发展。荔湾区的农业科技企业与丙村镇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拟帮助当地建设现代化的水果分拣与深加工生产线,提升金柚、沃柑等农产品的附加值。利用荔湾区的大型农贸市场资源,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打造“丙村优品”区域公共品牌,让优质农产品走进大湾区千家万户。
“农文旅融合”是会议讨论的重点,双方拟合力推动荔湾区文旅企业与丙村镇合作开发、互利互惠,以客都人家农文旅康养项目为核心,打造集客家文化体验、乡村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链。通过修缮古建筑、开发民俗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带动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
打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荔湾区将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多渠道开展两地人才培养合作交流。目前,丙村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已选派一名干部到昌华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进行为期4个月的交流学习。荔湾区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组织荔湾区6名优秀教师到丙村镇中小学支教,支教老师充分结合丙村镇中小学教学现状,先后开展10余场现场教学示范活动。
下一步,工作队将在后方单位大力支持下,组织丙村镇基层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和返乡创业青年到荔湾区优秀企业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农业生产技术,邀请专家和技术骨干到丙村镇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激发年轻人投身家乡建设的热情,为丙村镇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调研期间,双方强调要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既要打造金山银山,更要保护绿水青山。共享生态环境保护经验做法,加强对河流、山林的保护,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推广垃圾分类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让丙村镇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双方将继续坚持“丙村所需、荔湾所能”,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在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生态保护等方面持续发力,关注和支持丙村镇客都人家农文旅康养、名杨村大酒店项目招商引资,农产品销售和圩镇停车场建设等,共同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通讯员 史名一
校对:马少俊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