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日,一名来自西藏波密县的7岁脊柱侧弯患儿小布(化名),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简称南医三院)脊柱外科一科王亮主任团队及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接受脊柱侧弯矫正手术,康复出院。这场跨越数千公里的救治,始于南医三院援藏医疗队伍的一次基层发现。
西藏地区脊柱畸形发病率相对较高,但受限于技术和设备,当地治疗存在困难。这一情况,被南医三院普通外科、援藏医疗领队刘晓珑主任医师在波密县下乡送医时发现。了解到当地不少脊柱畸形患者因偏远和医疗资源匮乏难以获得有效治疗后,刘晓珑及时向医院汇报。南医三院党委高度重视,迅速派出医院副院长、脊柱外科一科主任王亮前往波密进行深入筛查。正是在这次筛查与后续的援助联系中,王亮主任团队发现了小布。
小布及其家属抵达广州时已是深夜,南医三院脊柱外科一科的护士们早已等候在院,热情协助办理入院。经详细检查,患儿被诊断为先天性胸椎半椎体畸形合并脊柱侧弯。更棘手的是,患儿肺发育不全,支气管扩张,长期处于严重缺氧状态(血气分析提示I型呼吸衰竭),还存在心脏镜像右转位,手术风险较高。此外,语言沟通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也给患儿和家属的适应带来挑战。医护团队主动克服语言障碍,悉心营造适宜环境,提供细致关怀,帮助他们安心接受治疗。
面对患儿复杂的病情和高风险,王亮主任团队首先为小布进行了氧疗改善缺氧状况。为确保手术安全,医院组织了多学科会诊(MDT),儿科、呼吸内科、胸外科、麻醉科、输血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关科室专家共同参与,深入评估风险,制定了周密的手术及麻醉方案。手术当日,在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和保驾护航下,王亮主任团队成功为小布实施了脊柱侧弯矫正手术。
术后康复同样关键。脊柱外科一科团队并未松懈,积极联合儿科、胸外科等科室,持续关注和评估小布的心肺功能恢复情况,为其后续的成长康复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料让小布和妈妈倍感温暖。出院之际,母子俩与医护人员建立了深厚感情。妈妈用西藏最高的礼仪——献上洁白的哈达,表达深深的感激之情。护士们也为小朋友送上了玩具和学习用具,祝愿他健康快乐成长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石琪隆 陈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