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今年上半年,广州经济在结构调整的压力中,继续沿着稳中有进的轨道前行。在需求趋稳趋好、产业求新求质的两个支撑面下,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加固、趋势向好态势,实现GDP增速比一季度提升0.8个百分点。
支撑面一:需求为牵引,加固稳的态势
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带动下,全市需求端率先回暖,并引发链式反应,支撑供给好转,引领供给创新,而生产供给部分重点领域的改善又助推生产性服务业释放潜能,进而促进效益回升、预期回稳。
二季度,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逐月提升,其中5月、6月的单月同比增速均在9.5%以上;今年以来外贸进出口持续两位数增长;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增速转正;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6%,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超五成。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制造业和服务业双向奔赴,构筑起上半年广州经济底盘坚实稳固的核心支柱。
一是政策暖意与市场暖流交相呼应。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全面发力。广州市商务局数据显示,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活动覆盖全市11区6000多家企业、近8000家门店,惠及居民20万人次,形成一股上下游共进、政银企联动、线上下协同的强大消费推力。从业态渠道来看,网络消费受政策带动效应明显,各大电商平台以旧换新关键词搜索量节节攀升,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6.4%,增速比一季度提升5.7个百分点。从商品类型来看,购置补贴重点覆盖的新能源车(增7.1%)、通讯器材(增15.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27.6%)、家具(增3.3倍)等商品消费均保持良好增势,受需求带动,家用电冰箱、电风扇、电热水器等家电产品产量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地方新增专项债加速发行,促进投资项目加快落地。上半年,全市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251个,同比增加101个,合计计划总投资额增长5.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新开工项目494个,同比增加31个。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序进行,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0.8%,机电产品及设备零售额高位增长61.6%,工业领域的规上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安全自动化监控设备、电梯产量分别增长49.9%和13.7%。
二是供给创新与消费潮流同频共振。
在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攀升的主流趋势下,消费升级向多元化演进,从Z世代为情感共鸣与社交价值买单的“情绪消费”蓬勃兴起,到新中产、银发族追求品质生活与健康服务的“精研型消费”稳健扩容,跨越代际鸿沟,追“新”赶“潮”的全龄时尚消费正释放增长潜力。而广州不仅拥有完整的都市消费工业产业链,更依托较大规模的服务业能级,联动现代商贸与会展,并通过商务服务等高端专业服务业赋能,驱动供给创新紧跟消费升级潮流。
上半年,全市美妆产业继续厚积薄发,规上化妆品制造业增加值、限上化妆品零售额在前两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继续扩容,同比分别增长9.6%和3.7%;金银珠宝、文化办公用品、体育娱乐用品等时尚休闲产品需求旺盛,实现零售额分别增长16.3%、50.7%和33.0%,生产端的文教工美体育娱乐用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助推时尚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广告、咨询与调查、专业设计等高端专业服务业延续两位数增势。与此同时,纺织服装服饰(增2.3倍)、皮革制品(增98.1%)、家具(增87.0%)、文教工美体育娱乐(增61.3%)等制造行业受潮流驱动加快转型,上半年完成投资均呈现较好增势,为下一阶段催生更多时尚表达蓄势赋能。此外,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播客经济等服务消费新蓝海活力满满,1-5月(错月),体育业、健康体检服务、老年人养护、护理机构服务、录音制作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6.7%、6.7%、10.6%、7.5%和43.9%。
支撑面二:产业为根基,厚植进的动力
近年来,全市传统产业加速跃迁,新兴产业成型起势,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持续集聚,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创新主体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共同构筑起广州经济向新而行、向上突破的“硬核”引擎。
一是产业进化孕育动能。一方面,作为传统支柱的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随着新能源车逐步发力,汽车产业企稳势头得以巩固。上半年,全市汽车产销两端持续改善,汽车制造业增加值降幅进一步收窄,其中新能源车产量增速在一季度转正后逐月提升,上半年同比增长9.5%,占整车产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升3.7个百分点;需求端的汽车商品零售额降幅同步收窄,其中新能源车零售额同比增长7.1%。汽车产业链完善升级,汽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3%,其中汽车零部件制造投资一直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上半年同比增长48.4%,增速比一季度提升12.8个百分点,折射出广州以关键零部件技术迭代为驱动,重塑汽车产业竞争优势的决心。
另一方面,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挥集聚效应。上半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增速比一季度提升0.5个百分点。其中,近年来聚力打造的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不断扩张,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30.0%;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应用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尤其在自动驾驶、智能化集成服务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拓展加深,带动1-5月(错月)全市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4.0%、15.0%。其他新兴产业中,低空经济腾飞之势不减,上半年航空航天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1%、完成投资增长47.1%,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37.7%;智能化、绿色化产品加快产出,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3D打印设备、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产量实现40%以上的增长。
二是创新要素集聚护航各方英才近悦远来。2025年伊始,“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拉开帷幕,广州以满满的诚意向全球人才发出邀约,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前4个月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728场次,其中承办的N城联动春季招聘北京站活动吸引京津冀地区上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在企业和求职者的匹配渠道增多的带动下,就业形势向好,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6.5万人。
资本活水精准灌注。工业投资持续快跑,上半年新开工工业投资项目618个,其中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的工业新开工项目28个,显示社会资本对广州实体经济的看好。信贷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5.0%,其中,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住户中长期经营贷款在前三年持续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实现余额增长10.0%、9.8%。
创新主体拔节生长。企业研发创新力度稳步加大,1-5月(错月),规上工业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同比分别增长4.4%、4.7%。创新主体梯度培育的生态逐渐形成,2024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35万家,其中,规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近7000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118家。截至目前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394家。今年以来,全市科创型企业再次接连刷榜,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业之星榜单上,广州有12家企业上榜,占榜单企业数量的27%;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中,广州上榜企业数量稳定在24家。
从人才、资本的流动融合,到梯次成长的创新主体成为锻造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创新要素加快集聚,既是广州产业实力的有力彰显,也自然催生出新的引力场,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在穗集聚,为广州构建更高能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支撑。
总的来看,在全市上下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的努力下,上半年广州经济加快恢复的特征明显。但结构性调整转变非短期之功,全市产业优化升级的步伐仍需加快,强的支撑不足、新的动力不多等短板也仍需加快补齐。下一阶段,要锚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有效释放政策组合效应,以项目谋划为关键、以创新推动为引领、以招商引智为支撑,着力巩固上半年来之不易的稳生产、稳市场、稳预期成效,全力推动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
采写:新快报记者许婉婕 通讯员穗统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