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孟辉
驻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工作队队员
派出单位:广州市审计局
“瑶乡振兴绚丽如瑶绣,生活醇厚甘甜如米酒!”
暮色漫过瑶山,结束走访工作的郑孟辉站在南岗村“瑶家大院”牌匾下,凝眸“沐风雨历九州传万载古韵,穿林樾择良木育千年瑶风”的对联,若有所思。牌坊投下的影子,恰如他作为驻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工作队队员扎根两年留下的印记——不张扬,却深深烙进这片土地的血脉。
一束光照进农家
油漆斑驳的木门“吱呀”推开时,霉味混着药味扑面而来。房十妹(音)怀里两岁的女儿头顶凹陷的伤疤,像一道惊雷劈在郑孟辉心上。这是他2024年7月从广州奔赴清运连南三排镇,成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后的一次入户探访,看到几个孩子簇拥着母亲望向来访者惊奇又期待的目光,郑孟辉心头五味杂陈。
“妹仔的头骨……”母亲声音发颤。两岁多的小妹在一年前因意外摔伤头部,颅骨受损,高昂的手术费和对术后可能引起的后遗症,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这些年,远在外乡打工的父亲挥汗如雨,每月寄给家里的钱勉强应付开支,“等医疗技术条件成熟,孩子稍微大一点,我们会考虑给她做颅骨修复手术。”房十妹望着怀里的孩子,目光坚定。
“父母都没有想过放弃,这让我感动。”郑孟辉把源自乡村振兴基金的慰问金塞进母亲手里,“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要,随时找工作队!”
这笔钱背后,藏着温暖的循环:广州环投集团与本地一家农业公司播下20万元“爱心种子”,为三排镇困难群众预备了临时救助金,“助医、助学、助农,都在基金帮扶范围之内。”郑孟辉告诉记者,爱心资金池目前通过当地农业公司的消费帮扶“以购代捐”资助下不断生长,累计超过40万元,帮助困难群众近200人次,“还有很多爱心人士匿名捐赠,甚至点对点帮扶困难家庭,正是如此大爱,让我们也感受到力量”。
废墟里长出希望
站在瑶家大院露台眺望千年瑶寨时,郑孟辉总想起原本时的荒凉。两层闲置办公楼里柴草堆积,猪圈酸腐气弥漫,坍塌的墙角挂着蛛网。“这么好的位置,不该荒废。”他记得工作队队长在会议中敲着图纸,活化的生机仿佛与阳光共舞。
变革比想象艰难。300多万元改造款如巨石压顶,直到“典型镇”“典型村”政策东风拂来。当村民把养猪的砖房主动推倒时,郑孟辉知道星火已成燎原之势。如今28间木纹客房飘着瑶浴药香,广州书法家题写的匾额下,游客捧着鹰嘴桃拍摄云海日出。“五一”假期散客盈门,强村旅游公司迎来首次业绩突破。
最动人的回响在烟火日常。村民把走地鸡汤端到工作队驻地,郑孟辉和队员们推拒不过,偷偷在灶台下压钱。
“肉质很嫩,真是放养10个月的瑶鸡。”郑孟辉说,好食材应该走出瑶乡,为村民带来收益。之后和队员们的每一次返穗时,他们的后备箱总被塞满:五月沾泥的土豆,七月蜜桃,冬月瑶山茶油。这些山货翻越南岭,在工作队队员的朋友圈传递“三排优选”,也在广州亲友圈传递着瑶山温度。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校对:冯卓盈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