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浮市郁南县河口镇西部,南江盆地的怀抱里,有一座始建于1625年的古村落——和都村。在这里,你可以参观距今60万年-80万年的广东人类生活遗迹,感受岭南远古文化;可以参观古代郁南县古码头,感受南江流域的商贸文化;还可以走进皇帝柑、无核黄皮、金煌芒、香水柠檬等特色果园,体验丰收的喜悦和采摘的乐趣……
作为首批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和都村正以磨刀山遗址为文化内核,以绿美乡村为生态底色,以特色产业为经济支撑,奏响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振兴乐章,为广东“百千万工程”写下生动注脚。
美环境强基础
筑牢文旅发展基石
道路整洁干净,村居错落有致。生态小公园里,老人们在休闲栈道上散步谈天,孩童在一旁玩耍嬉戏,美丽的南江河犹如一条玉带从村中穿过,为这幅田园画卷增添了几分灵动。
紧抓“百千万工程”机遇,全力推进绿美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人居环境的蝶变,是和都村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先手棋。和都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张炽成介绍,村里实行分片联村包干制,加强多渠道宣传,实施村民每人每月1元清洁费制度,确保保洁员制度高效运行,形成“人人参与、家家受益”的治理闭环。
农房风貌的提升,让乡村“颜值”再升级。村“两委”干部与驻镇干部组成专项小组,先后在罗垠村、上榃村改造约30间农房,推进G234国道旁19间房屋美化,昔日的“颜值短板”已成“风景亮点”。
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文旅发展打通“毛细血管”。截至目前,和都村实现4公里村道硬底化,建成生态小公园4000多平方米,铺设1公里休闲栈道,打造102个“农村生态小板块”;配套了篮球场、围栏步道、旅游厕所、充电桩停车场、服务驿站等设施,不仅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也为文旅发展添色增彩。
绿美行动更添生态底色。村里悬挂乡村绿化作战图,以“党建+”激活治理动能,党员带头种植桂花、罗汉松、黄皮等苗木近4000棵,并建立网格化管护机制。如今的和都村,步步见绿、处处是景,为文旅融合铺就了鲜明的绿美底色。
区位优势则为文旅发展插上了翅膀。和都村距深岑高速出入口9公里,国道G234线贯穿全村,35分钟可达西江“黄金水道”,高铁、高速直达广州、广西等地。村里近三年未发生旅游安全或市场秩序问题,为文旅发展筑牢保障。
挖文脉塑灵魂
激活古遗址文化基因
作为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磨刀山遗址是和都村最厚重的文化名片。它将广东人类活动史从“马坝人”时代(距今约13万年)推至“北京人”时代,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托这一独有的资源,和都村锚定“南江文化必选打卡点”定位,全力激活“古人类、古遗址、古码头”的文化基因。
在遗址保护与开发上,和都村正加速推进系列工程:配合磨刀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工作专班推动磨刀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申报,协调推进考古工作站建设,助力磨刀山遗址建设工程和第一地点本体保护工程及周边配套设施完善。
磨刀山遗址展示馆2021年初对外开放,占地1500平方米,以200多幅图片、60多件实物,勾勒出旧石器时代岭南先民的生活图景。
新快报记者采访当天,来自三所高校的历史系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也来到磨刀山遗址展示馆调研。“磨刀石遗址是我们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对于研究岭南地区古人类的起源和早期岭南文明具有典型价值。”肇庆学院西江流域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蔡群介绍,这次调研将对郁南县的历史文化资源做初步调研,计划开发一个调研课题、打造一套校本课程,“这里资源很丰富,非常适合开展研学。”
河口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2024年磨刀山遗址展示馆吸引游客约10万人次,未来将通过完善考古体验、研学课程等业态,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除了远古文化的魅力,和都古码头也值得一看,这里曾是南江流域商贸繁荣的见证,如今通过加固坝体、建造纤夫铜像,成为当地一大景点。
兴产业促融合
“土特产”变身“金名片”
对于乡村来说,文旅发展离不开农业这个基础,比如牢牢把握“农”的根本。近年来,依托生态与文化优势,和都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200亩金煌芒、60亩皇帝柑、30多亩无核黄皮、110亩香水柠檬和60亩百香果的种植规模。
今年,和都村委又到广西考察,引进种植了新的农业品种桑树寄生。“在大健康趋势下,桑树寄生作为一种中药材,市场价值高,还可以加工成茶、酒等多种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看好。”张炽成表示,目前试种了6亩,如果效果好,将推广带动村民一起种植。
“这些种植基地不仅带动了村民就业,且丰富了旅游业态,游客来了可以体验采摘乐趣。”张炽成说。他透露,村里正谋划引进烘干机等设备,将水果加工成果干,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
同时,和都村深挖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药香艾制作技艺”,采取“公司+农户”模式推广种植,建设药艾理疗养生体验馆,让非遗技艺成为富民产业。
“游客来磨刀山参观后,会去果园摘芒果、柠檬,到体验馆做药艾理疗,临走带点果干。”张炽成介绍,村里正规划“考古研学+农事体验+非遗传承”的旅游线路,让游客“有看头,有甜头,有念头”。
展望未来,和都村的蓝图已然绘就:聚焦打造磨刀山遗址,目前磨刀山遗址二期已完成工程量90%,配合做好“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科学研究,推动申报磨刀山国家遗址考古公园;以“一村一品”为切入点,努力引进创新创业主体,鼓励发展深加工产品,拓展“农业+文旅”业态,全面激活农文旅发展“一池春水”。
【打卡攻略】
●景点必推
磨刀山遗址、磨刀山遗址展示馆、和都古码头、广东省立庚戌中学暨中共庚戌中学支部旧址(康家大屋)、中共三罗边区(郁南河口)交通总站旧址、香水柠檬种植基地。
●美食推荐
窝鸭、酿三宝、白灼猪肚、酿大肠、紫苏蒸河鱼仔、蚌浸青头鸭。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迪
校对:任倩妮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