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希望卖个好价钱!”金秋九月,在禾云镇田间地头,村民们挥镰收割仙草,话语里满是对丰收的憧憬。走进芳香产业基地,茉莉花、万寿菊、丁香罗勒等争芳斗艳,绽放了富民兴村的产业之花。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广州市驻清远市清新区禾云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广州企业+广州技术+广州市场”与“禾云资源+禾云基地+禾云产品”优势互补,绘就科技兴农的乡村新“丰”景。
一朵花撬动芳香产业链
“万寿菊移植过来的时候,出现水土不服,专家建议我们剪掉一部分,让它重新长枝芽,我们还追加了肥料……”在禾云镇芳香产业基地,项目负责人温建珊和工作队队员吴钦德分享种花的心得。
温建珊记忆犹新的是,在工作队牵线搭桥下,对芳香产业知之甚少的他,到广州参观交流“大开眼界”,通过深入了解芳香产业,“没想到有很多植物可以提炼用途广泛的精油,也让我们非常看好芳香作物种植的前景。”
立足禾云镇生态禀赋,工作队争取广州帮扶组团单位大力支持,投入399.52万元资金,推动约124亩芳香产业种植项目在北社村落地。项目一期主要建设基地形象门户迎宾区及四季主题公园观赏体验区,二期主要建设重点品类种植区,在这片多方协作的沃土上绽放“致富之花”。
“我们把广汽集团在贵州帮扶芳香产业的成功经验移植到禾云镇,发挥广州产业、科技、市场等集成优势,探索科技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工作队队长罗来春告诉新快报记者,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打造“种植-研发-生产-体验-销售”芳香产业链,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为禾云镇增添一张特色产业新名片。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芳香产业基地一期种植面积30余亩,包括茉莉花、万寿菊、栀子花、丁香罗勒等9种特色芳香作物,为远近游客提供了“村”游赏花的打卡点。接下来,基地将规模种植用来提炼精油的鸢尾花、紫罗兰、薰衣草等作物。待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100万元。
随着芳香作物落地生根,芳香产业基地“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禾云镇引起广泛关注。“附近村的干部过来打听,也希望种植可以提炼精油的作物。”温建珊热心地分享他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刚开始种植,推荐茉莉花、鸢尾花等比较容易种且见效快的作物。”
小仙草种出致富大产业
“经历过几次台风后,在我们共同努力下,(仙草)长势还是不错的,预计今年12月份就可以出售了。”9月,工作队队员申伟弘和其他队员一起走进田间,帮助农户收割仙草,“希望今年取得好的收益,让农民能够赚到钱。”
去年,禾云镇沙河片区11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联合创办清新区千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千润公司”),逐步推动片区各村从“单打独斗”向“协同发展”转变,先后试种红松茸、大肉姜等农产品,探索“菌姜轮作”模式,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我们也不懂(技术),工作队协调专家来培训指导,现场教我们怎么种、怎么管理。”禾云镇井建村党总支书记温建珊告诉新快报记者,从“菌姜轮作”到仙草种植,再到芳香产业基地,千润公司迈出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禾云镇和工作队的全力支持。
今年以来,千润公司在工作队积极推动下,在禾云镇沙河片区东社、南社、北社、井建等村种植仙草总面积约170亩,带动农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禾云镇党委书记刘志弘表示,发展和推广仙草种植,既可以把农村的闲置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又能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工作队在产业发展全过程、各环节的支持,尤其推动科技资源下沉、人才服务下乡,为千润公司种好仙草注入“强心剂”。“工作队带我们出去考察学习,又帮我们解决了启动资金问题,更打通了销售渠道。”温建珊说,公司将保底收购农户种的仙草,统一卖给广州企业,确保种植户稳产增收。
通过生动的实践可以发现,找准科技与产业融合的切入点,无论是一棵草,还是一朵花,在科技力量的精准滴灌下,都可以种出富民兴村的大产业。
共建创新驱动发展“禾云样板”
近日,广东省第三批“百千万工程”专业镇建设名单公布。拥有全国领先的稀散金属材料企业先导集团、全国陶瓷清洁生产示范区,以清远鸡深加工为特色的禾云镇成功入选。
“育种工作一直在做,已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同时我们也在探索新的养殖模式。”在禾云镇广东清远麻鸡科技小院,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教师李鸿鑫介绍道,学校专家团队深度参与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且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输送了一批人才,“今年6月,有一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选择留在这里工作。”
日前,胜龙牛业禾云牧场迎来第一批牛的入驻。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在禾云镇构建集良种繁育、牧草种植、饲料生产、肉牛养殖、有机肥生产、屠宰分割、牛肉深加工、冷链物流、专卖连锁、品牌运营等板块于一体的肉牛全产业链数字化产业园,为当地村集体和村民开辟增收新路径,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2025年清新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大做强现代化农业产业,积极探索“五大百亿+”,扩大清远鸡等产业发展规模。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全面发挥广州所能精准对接禾云所需的必然之举。
锚定目标任务,工作队将立足禾云镇特色产业优势,围绕创新资源集聚、主导产业壮大、科技成果转化、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工作持续发力,推动地方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助力“百千万工程”取得更大成效,共建镇域创新驱动发展“禾云样板”。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 飞
校对:吴习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