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球员暴涨近70% 超四成家长为参赛年花销超5000元
今年,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这里将承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多场篮球赛事,也为湾区经济发展按下“加速键”。体育赛事远非单纯的竞技场,更是驱动城市能级跃升的强力引擎。
近日,在沙特阿拉伯吉达举行的2025国际篮联男篮亚洲杯决赛中,中国队以1分之差惜败澳大利亚队获得亚军,取得该项赛事近十年来的最好成绩。比赛中的中国男篮打出风采,拼出水平,被观赛网友认为“虽败犹荣,未来可期”。数据证明,篮球运动及其产业亦在中国尤其是广东获得长足发展。
去年全国新增赛事近万个
青少年赛事及三人篮球发展迅猛
据某线上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增篮球赛事数量达到9861个,对比2023年同比增长17.55%。全年比赛276113场,其中进行技术统计的比赛共计265090场,进行视频直播的比赛共计210141场,总计直播时长为157952小时,累计热度达12.86亿人次。
按省份分布来看,全年新增赛事最多的省份前三名依次是:广东省、浙江省、陕西省。其中广东省以1232个赛事连续四年蝉联第一。
从月度分布情况来看,今年4月、5月的单月赛事量突破1000个。从全年来看,二三季度为赛事高峰期,2月和9月分别因为春节和开学季,新增赛事相较其他月份有明显波动,12月临近年底,是全年新增赛事最少的一个月。
其中,5V5赛事占比85.33%,平均比赛为56.02分钟;3V3赛事占14.67%,平均比赛为18.60分钟。值得注意的是3V3赛事对比2023年同比增长了53.72%。随着三人篮球赛事在大众层面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篮球爱好者投身其中,群众基础不断夯实。与此同时,三人篮球赛事在媒体传播、商业合作以及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续发力,影响力日益提升,不仅吸引了更多观众的目光,也吸引了众多赞助商和合作伙伴的青睐。
青少年赛事占比达56.78%,场均34.95分钟。在所有青少年赛事中,各地篮球协会举办的赛事占比为46.02%,凭借专业优势为青少年篮球提供正统发展路径,注重技能培养与精神传承;赛事公司举办的赛事占44.36%,以灵活运营和市场敏锐度为赛事注入活力,通过创新策划与资源整合提升赛事影响力,为青少年搭建展示平台。
成人赛事占比43.22%,场均67.36分钟。赛事公司以39.32%的占比,显示其在赛事策划与组织上的优势及市场活跃度;协会凭借专业资源与行业影响力,以30.23%的占比成为赛事重要支撑力量;大学赛事依托高校体育资源与学生群体,为赛事增添活力与文化氛围,占比14.11%。
大型赛事线上观看人数过亿
青少年球员同比增长近七成
本届亚洲杯中,现场观众最少的一场仅39人,但社交媒体讨论量高达3900万次。篮球经济的价值锚点,已从场馆座椅转向数字空间。
据大型赛事的线上数据,2024-2025赛季中国人寿·NYBO青少年篮球公开赛和2024年全国U系列青年篮球联赛都取得了过亿的线上观看人次热度。紧随其后的是酷爱运动·未来联赛世界青少年联合运动会(UWG)中国区选拔赛、2024-2025赛季耐克中国高中篮球联赛、2024-2025李宁·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及训练营、康师傅喝开水2023-2024中国初中篮球联赛及SCBA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联赛等青少年赛事,都获得过千万线上观看人次热度。
姚明曾经对东莞篮球评价称,东莞篮球竞技成绩在全国数一数二,但活跃的乡镇企业篮球联赛,才是氛围火爆的根源。同样的现象也被群众赛事的线上观看数据所证实。2024年恩BA篮球赛总决赛、2024年茂名市电白区第二届镇(街)男子篮球联赛电白区赛区、2024咸丰县第十一届职工篮球赛、“中国体育彩票杯”2024年佛山市高明区第十七届村际(百村)篮球赛、“南海农商银行杯”佛山市第十一届镇(街道)男子篮球超级联赛及2024年恩BA篮球赛州直单位分赛区等赛事,线上都获得了数千万、数百万线上观看人次热度。
球员方面的数据显示,2024年共计报名球队162184支,球员1512340人,球员相比2023年增长了55.12%,其中青少年球员增长较为显著,较去年增长了69.60%;成人球员也保持着43.48%的稳步增长。
球员数量的显著提升,体现出体育赛事在大众生活中的热度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体育竞技的浪潮之中。而青少年球员增长尤为突出,这一现象凸显了小篮球及各类青少年赛事蓬勃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广阔前景。
从参赛球员性别分布来看,男性占比从2023年的87.36%升至88.78%,女性降至11.22%,男性参与度远超女性。要扭转这一局面,关键在于增加女性赛事数量与规模,拓宽女性参与篮球运动的途径,从而逐步提升女性在篮球运动中的比例,促进篮球运动的性别均衡发展。
从参赛球员年龄分布来看,7-18岁青少年球员占比最高,达到53.50%。在青少年球员中,处于小学(7-12岁)占比最大,处于高中阶段(16-18岁)占比最小。
身高数据与青少年篮球运动的发展密切相关。在青少年中,小学阶段(7-12岁)5.63%的球员身高达到160cm以上,0.16%的球员身高高于180cm。初中阶段(13-15岁)身高高于160cm的球员占比增长至43.24%,5.61%的球员身高超过了180cm。高中阶段(16-18岁)84.96%的球员身高超过了160cm,70.98%的球员身高超过了170cm,身高超180cm的球员占比达到28.54%。
超四成家长为参赛年花费超5000元
选购装备时更关注品牌知名度
来自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家有青少年球员的家长,为了实现孩子的篮球梦想,可谓是一掷千金,毫不手软。
在篮球实物消费中,63.63%用户年消费高于2000元;在篮球服务消费中,66.88%用户年消费高于5000元;在篮球参赛消费中,44.20%用户年消费高于5000元。
在关于消费需求的调查中发现,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选择篮球装备时都将“功能性”和“性价比”作为最重要的两项因素。
成年人消费的两种场景差异:无孩子的成年人在为自己购买装备时,更看重产品的外观设计,而有孩子的成年人在为孩子购买装备时,则更关注品牌知名度。这说明成年人在不同消费场景中会调整侧重点,为孩子选购装备时更倾向于选择有保障的知名品牌。
青少年用户在选择装备时也将品牌知名度视为重要因素,表现出对品牌价值的高度认可。
无论成年人还是青少年,促销活动在装备消费决策中的影响力均排名靠后,这可能表明用户更注重装备本身的品质和实用性,而非价格优惠。
综上所述,品牌方未来应通过优化产品功能与性价比,细化不同消费场景的推广策略,以及增强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满足用户需求并提升市场竞争力。
同时,体育保险也是运动中越来越刚需的“装备”。随着体育行业的快速发展,体育活动参与者不断增加,高强度赛事与训练使得意外伤害的风险水涨船高。其中,篮球作为极具代表性的运动项目,因其自身强度、节奏以及激烈对抗的特点,致使球员受伤成为了常见现象,需格外重视篮球运动中的风险防范。
根据各年龄段的出险受伤数据,可以看到20-29岁的出险占比最大,达到36.70%。其次是10-19岁,占比30.90%。这两个年龄段总体出险占比达到67.60%。这恰好与他们在平台上较大的人员基数相呼应。相比之下,40-49岁和50岁以上年龄段的出险比例较低,分别为3.50%和0.50%。
根据出险地区占比来看,广东省出险最多,出险占比为16.84%,其次是贵州省和浙江省。这些地区赛事举办更加频繁,致使意外风险发生的概率增加,从而导致出险数量及理赔比例相应上升。另一方面,这些地区拥有成熟篮球市场,具备相对较高的保险意识与购买意愿。
数据来源
我奥体育《2024中国大众篮球赛事发展数据报告》、中国篮球协会《中国篮球运动发展报告》《青少年篮球赛事数据报告》、中国篮球协会X根尖体育X《体坛周报》《世界篮球趋势发展报告》、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体育保
策划:新快报记者 罗韵
采写:新快报记者 罗韵
制图:廖木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