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龙湖集团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房地产行业激起层层涟漪——营收587.5亿元,同比增长25%;由运营及服务业务组成的经营性收入实现132.7亿元,创历史新高,占总营业收入22.6%;有息负债较2024年底压降65.3亿元至1698亿元;这家民营房企用一份“稳健增长+结构优化”的答卷,向市场交出了半年度作业。
业绩会上,“三”成为了关键词:三年债务结构转换的“时间刻度”,三大业务板块协同的“生态维度”,三大盘面升级的“战略高度”。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直偏爱“三”,龙湖的“三哲学”看似简单,却也带给市场更多想象空间——正所谓“三生万物”。
▌三年时间,债务结构实现转换
在房地产行业发展新模式下,房企纷纷摒弃高杠杆运营模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龙湖是较早主动控负债的房企之一。
“三年前的这时候,也就是2022年中期,大多开发企业都还没有出险,行业也还没进入深度调整中,不过我们在那时就感觉到整个行业的调整不同于过往,可能是行业底层经营逻辑重构的调整。所以在三年前我们提前踩刹车、降负债。”龙湖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这种“提前三步”的思维方式,体现了龙湖管理层前瞻局势和徐徐布局的周期穿越智慧。
截至报告期末,龙湖有息负债较2024年底压降65.3亿元至1698亿元,其中银行融资占比87%,三道红线继续稳居绿档: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56.1%,净负债率51.2%,现金短债覆盖倍数1.74倍。
同时,债务结构持续优化:1年内到期债务占比降至15.1%,外币债务占比降至14%且100%做掉期对冲,平均融资成本降至3.58%,平均合同借贷年期拉长至10.95年,均为历史最优水平,实现“负债规模与融资成本双降”。今年以来,龙湖累计兑付债券本息145亿元,年内到期债券已全部清偿,无境外债偿付压力。
2025年初至今,龙湖亦如期全额兑付70亿元境内信用债。据龙湖管理层的预估,到2025年底,龙湖有息负债余额会降至1450亿元左右,其中经营性物业贷与长租贷接近1000亿,债务结构更优、年期更长。
经过三年时间,龙湖降了有息负债超400亿元,预计到今年底还要再降200亿,等于三年半的时间可以降约600亿元有息负债。同时,这600亿元基本上全是信用债,龙湖花了三年半的时间把债务的最高峰“熬”过去了。
成功渡过偿债高峰,不仅意味着安全,更意味着龙湖进入更可持续发展模式。早在2024年,龙湖首次对外讲出了自身的新发展模式,在中期业绩会上提出的“两个转换”,其中一个转换就是用长线的经营性现金流取代过往的高杠杆。
“龙湖用3年多的时间告别这种通过负债增加、靠融资驱动增长的增长模式,预计2026年—2028年每年再降100亿有息负债,规模逐步压降并稳定在1000亿左右。过了高偿债高峰之后,龙湖的债务结构将得以转换,偿债压力将大幅下降,但同时运营及服务业务带来的现金流还会持续,这将构成龙湖未来的基本盘。”管理层指出。
▌三大业务,协同构建发展韧性
什么图形最稳定?毫无疑问是三角形。龙湖也正通过打造开发、运营、服务三大业务板块,形成相互支撑协同的韧性发展三角形:开发业务为运营和服务业务提供基础与客户资源;运营业务通过稳定的租金收入和资产增值,提供持续现金流;服务业务则可以帮助提升客户满意度与品牌忠诚度,促进开发业务销售,形成了良性循环。
报告期内,地产开发业务收入为454.8亿元,依旧是营收的重要支柱。运营及服务业务合计实现收入132.7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运营业务不含税收入为人民币70.1亿元,较上年增长2.5%,运营业务毛利率为77.7%;服务业务不含税收入为人民币62.6亿元,同比微增,服务业务毛利率为30.0%。报告期内,运营及服务业务在龙湖集团营业收入中占比达到22.6%,成为收入、利润及现金流的稳定贡献来源。
经营性业务对龙湖发展韧性的提升作用,多家机构均表示认可。穆迪在7月发布的行业报告中就表示,“不断增长的经营性收入提升了开发商的盈利稳定性和财务韧性。”大华继显分析师则指出,龙湖具有弹性的经营性业务是其中长期的关键驱动力,预计龙湖的资产负债表将继续保持弹性,净负债率保持稳定。
事实上,开发主业之外,越来越多房企正在探索更具韧性的增长路径,以提升对市场周期波动的抵御能力。房企纷纷押注“多元化”之下,物业、代建、商业等赛道无疑也将卷起来,能脱颖而出才算真正构建起来新增长曲线,龙湖做到了。
比如龙湖龙智造,作为2022年新成立的年轻航道,2023年开始对外输出,在如今代建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的背景下,却赢得自己的江湖地位。“这三年做下来之后,龙智造的项目基本是做一个成一个。”管理层指出,目前龙智造对外承接的项目接近80个,今年上半年的操盘签约额超过了80亿,每个项目操盘兑现的成功率都非常好。
凭什么龙湖能成功?“把行活做好。”是基础,这也是在龙湖内部常听到的一句话:不是说把职责范围内事情做到可以交差就行,而是把最基础的工作做到最好,打造扎实的能力底盘。
此外,龙湖运营也自有一套方法论。比如管理层透露C3资管航道“龙智资管”连续两年实现了利润增长以及正向经营性现金流,主要通过三个方式来达到既定的目标。第一是多业态组合打造项目的最优解,第二是抓好资管航道的“投、建、管、退”,第三是抓好运营的行活。而作为运营业务重要组成部分的龙湖商业,也将持续坚持TOD战略,提升空间布局能力。管理层表示,龙湖下半年还将新开10座商业,2026-2027年每年计划新开业约10个项目。
三大业务板块就像三足鼎立,支撑起龙湖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企业安全了之后肯定还要增长,未来靠什么增长?主要在C2—C5这四个经营赛道。这四个航道我们都要构建自身在所处板块的竞争优势,要持续保持自身的增长,形成能力的护城河。这块我们是非常有信心去达成的。”管理层表示。
▌三大盘面,战略升级孕育新机
值得一提的是,龙湖在业绩会上提出了新战略:把原来“空间即服务”的战略升级为“智创空间,智享服务”。同时,管理层还提出了“基本盘、增长盘和创新盘”的三盘策略,对应不同发展阶段和重要性的业务组合。
据管理层解释,龙湖的基本盘是安全的债务结构加上正向经营性现金流,增长盘则是应存量时代提出的转型诉求目前形成的C2-C5四大航道的竞争优势;创新盘则是基于“智创空间,智享服务”战略的一场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度融合与创新。
“创新盘”无疑是最具想象力和前瞻性的一环。它并非指某个具体的楼盘项目,而是一个面向未来、培育新兴赛道的业务集群。如果说“基本盘”是捍卫当下的护城河,“增长盘”是支撑中期的第二曲线,那么“创新盘”就是龙湖为5年甚至10年后布局的“种子业务”,旨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创新盘虽然还在探索和酝酿中,但龙湖已经有了抓手。“今年我们上线了龙湖全部会员、全部航道All in one的APP——‘龙湖’APP,现在装机量、活跃度已经明显上升。未来我们会把所有航道的会员,无论是高频商业会员还是中频的租客或是低频的买房客户,全部在一个会员平台上运营,服务好我们的这些客户,这么多的会员未来一定能够产生出一些新的业务机会。”管理层指出。
此外,AI等技术热点也是龙湖关注的新机。管理层透露龙湖内部在今年做了许多行业级的AI应用试水,未来成熟了也会通过C5航道的千丁数科对外输出。
龙湖的“创新盘”是其远见的体现。它不再是简单地卖房子,而是卖服务、卖技术、卖解决方案,甚至是卖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城市运营理念。这盘“面向未来”的棋局,虽然当前收入贡献占比可能不高,但它决定了龙湖能否从一家优秀的房地产企业,真正蜕变为一家城市综合服务商。
龙湖的“三哲学”不是偶然,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生动实践。从“三思而后行”到“三年有成”再到“三生万物”,中国文化历来认为经过三次反复,事物才能趋于完善。模式要试,信任要磨,成长也避免不了走弯路。龙湖的“三”不是简单数字,是一种运行的节奏,是一种努力的累积——正如中国人常说的那样,事不过三,三者,多也,成也,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