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15日至18日,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主题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做光荣自豪中国人”的思政大课。新快报记者深入广州多所学校“同上一堂思政大课”的课堂现场,与思政教学一线教师及学校领导展开对话,了解到越来越多学校正在探索如何让思政教育真正“活”起来、“实”起来。
近年来,广东已在全省建设10个中小学思政课学科教研基地(教研共同体),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并组织线上展示活动,同时实施“南粤优质思政课程建设计划”,探索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课+课程思政”四位一体铸魂育人课程体系。
小学
●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
将学科知识
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9月15日上午,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天伦校区的同学们一同观看了本次思政大课的小学课程“众志成城”,聆听英雄故事。
“我感受到和平来之不易!我之前在书上看到一句话,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路要走,虽然我现在还是小学生,但我在学习中,像先辈一样不畏艰苦、不怕困难、坚持到底。”课后,六年级学生曾子非说。
东风东路小学副校长高庆认为,思政课为孩子们提供了从历史走到生活、从认知走向认同的桥梁,“通过这样一堂大课,孩子们能具象地感受何为家国情怀、何为理想信念,慢慢感知到,自己是在和祖国同成长,萌发理想信念。”
五年级语文老师招淑娴在分享教学感悟时说,贴近学生才更能打动学生内心,“我会将学科课程与思政课进行有机融合,例如语文课本中有不少红色历史故事,我们让孩子们在课外拓展中了解更多红色故事,读故事、讲故事,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其中的力量。”
中学
●广州市南武中学:
通过实践体验、艺术熏陶等多形式开展思政教育
9月17日,广州市南武中学高中部学子正襟危坐,共同观看高中阶段“精神丰碑”主题课程。随着历史资料画面徐徐展开,娓娓道来的英雄故事悄然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位学子。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白雪娇的故事,作为海外侨胞,她不顾反对坚持回到百废待兴的中国,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伟大的贡献。”高二级学生覃钰妍在先辈的故事中感悟到,抗战精神是经久不衰的,它让我们明白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的发展中。8名女战士在绝境中壮烈投江的故事也让她备受感动:“前辈身上的精神光芒永远感染着我们,这份爱国赤忱值得我们学习。”
“南武中学的思政课建设始终围绕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使命,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广州市南武中学党委书记陈碧宇表示,除了常规的思政课程,学校还非常注重通过价值引领、文化浸润、实践体验、艺术熏陶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进行渗透和滋养,实现思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学校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例如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律所沉浸式感受法治教育的魅力,与‘陈树人纪念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挖广州红色资源,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厚植学子爱国情怀。”
●广州市培英中学:
把道理融入生活中,把课堂链接到社会中
“对于抗战精神,以前我们主要通过历史课堂了解。如今在思政大课上,运用多种影视化的手段以及互相讨论的形式,让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抗战精神。”高一学生周梦婷在课后分享道。在她看来,抗战精神是坚强不屈、奋战到底以及厚植爱国情怀的表现,这堂思政课让她看到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案例,让她倍感触动。
“学生反感空洞说教,但认同真理与真情;学生讨厌僵化课堂,却渴望与时代同频。”从事高中思政教学十余年的教师王国美表示,思政教师的角色是“翻译官”和“点燃者”,把宏大理论变成学生能懂、爱听的语言,点燃他们思考的火花。她提到,其实方法很简单,把道理融入生活当中,把课堂链接到社会当中,把单向灌输变成“双向奔赴”的教学模式。
广州市培英中学党委书记袁闽湘表示,未来,学校将探索运用新技术打造“课堂教学+场馆体验”的数字化思政新范式,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让课程更具互动性和体验性;进一步拓展教学空间,将思政课“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挖掘本地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科技场馆等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研,深化理论理解;将思政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实现跨学科综合育人;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社会关心思政教育的良好氛围。
高校
●广州职业技术大学:
助力学生厚植家国情怀
深化对时代使命的理解
9月18日,广州职业技术大学(下称“广职大”)的学生齐聚课堂,观看大学思政大课“大国担当”,在英雄故事中领悟伟大抗战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这堂思政大课,让我真切感受到中国在抗战中的贡献是巨大的,先烈们为了保家卫国,付出了很大的牺牲,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铭记历史、感怀先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大一新生谢博上完课后心情依然激动。
“此次思政大课紧扣抗战胜利80周年重大节点,以‘大国担当’为主题设计大学阶段课程,精准对接大学生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实现从抗战精神学理认知向坚定理想信念的转化,既强化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又通过抗战历史与精神的深度阐释,助力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深化对时代使命的理解。”广州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秀英说。
广州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曹群指出,多年来,学校党委把思政课建设作为治校理政的重要工作,开展“学以致用”的思政课改革,形成了“理实同频·校企同育·人智协同”的思政课“致用”育人模式。“该模式锚定‘致用’,以‘致用’系统重构教学,活用企业资源,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不仅让学生明白“是什么”“为什么”,更要引导学生“如何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获得内在精神动力。”曹群说。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钰涵 徐绍娜 邓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