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违规“回旋镖”,如今狠狠扎回了企业“身上”。近日,云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鼎科技”)公告称,因云鼎科技2015年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山东泰德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泰德新能源”)部分贸易业务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致使当年年报信息披露不准确,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监管局(下称“山东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公司及四位时任高管被警示,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转型关键期埋下“隐患”
违规事件发生在云鼎科技前身山东地矿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山东地矿”)战略转型的关键节点。2021年5月山东地矿更名为云鼎科技,主营业务成功转向工业互联网、智能矿山等信息化服务领域,但十年前的经营遗留问题仍未能逃脱监管追责。
2014年,山东地矿营业收入3.17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3127.42万元。为扭转局面,2015年山东地矿启动“多元化”转型,通过并购、托管、新设等多种方式,将新能源、房地产、特种轮胎等七家企业纳入合并报表,泰德新能源成为此次转型的核心支撑。
转型带来的业绩“反弹”极为显著。2015年,山东地矿营业收入飙升至22.19亿元,归母净利润达9736.62万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其中,“加工贸易业”贡献最为突出,当年收入8.68亿元,占总营收的39.1%。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公司尚无任何贸易业务,2015年以油品加工贸易为主的该板块却“从无到有”,直接撑起超三分之一营收,其增长合理性在当时就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近日山东证监局的警示函,无疑让2015年这份“亮眼”财报的真实性受到质疑,或面临重大调整。
对此,云鼎科技回应称,将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整改,加强合规学习,同时强调“监管措施不影响正常经营”。
云鼎科技2015年的年报并非首次被曝“信息披露不准确”。早在2024年9月18日,山东证监局就曾对该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出具警示函,其中提到,2015年10月,云鼎科技通过全资子公司控股滨州市力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力之源”),持股比例为70%。2020年力之源被置出上市公司,目前正在进行破产清算。经查,力之源2015年和2016年通过银行票据向销售客户收回货款0.69亿元、0.52亿元与实际情况不符,导致云鼎科技2015年和2016年定期报告存在信息披露不准确的问题。
历史补偿与市场质疑待解
从业绩表现来看,云鼎科技近年呈现先增后降的态势。2024年,公司营收13.51亿元、归母净利润9274.3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8.35%、50.11%;然而到了2025年上半年,营收仅6.39亿元,同比微增0.30%,归母净利润4188.89万元,同比下降42.36%。
市场表现方面,同花顺数据显示,云鼎科技今年3月19日盘中触及16.8元/股新高后便震荡走低。截至9月19日收盘报11.66元/股,近半年区间跌幅达27.22%。而同期,上证指数上涨了11.38%,该股远远跑输大盘。
对于其股价后市,从机构持仓也可见一斑。2025年中报显示,持股机构从2024年年报披露的24家下降至11家,累计持股总数从6979万股下降至6693万股。其中,香港中央结算公司在今年第二季度抛售了占比2.17%的920.1万股,退出了该公司的前十大流动股东。
除警示函相关问题外,投资者对其历史业绩承诺补偿及公司市场表现高度关注。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提问:“山东地矿2015年尚未赔付完的股票还会赔付吗?”云鼎科技回应称,2015年度业绩承诺补偿已完成,2014年度补偿尚未实施完毕,公司已向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相关当事人资产,但目前被执行资产仍不足以覆盖补偿,将持续跟踪后续情况。另外,针对“人工智能+能源业务不受资本市场青睐”的质疑,公司表示短期波动受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聚焦能源数字化转型,不存在产业落后问题,未来将深化创新提升竞争力。
采写:新快报记者 范昊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