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零跑创始人朱江明及股东傅利泉累计8.5亿港元的增持公告,再次将这家车企推向聚光灯下。而比增持更引人瞩目的是其亮眼成绩单,连续7个月蝉联新势力交付榜榜首、343天完成从50万辆到100万辆的跨越,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跻身“百万俱乐部”的新势力。更具突破性的是,零跑或将以“中国车型挂欧洲车标”的反向合作模式,为中国车企出海开辟全新路径。
两年累计增持8.5亿港元
销量与盈利迎来双重爆发
10月20日,零跑汽车的增持公告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公告显示,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及股东傅利泉近期合计增持324.35万股H股,增持均价为63.19港元。此次增持后,两人及所属单一最大股东集团合计持股比例升至23.59%。这已是朱江明今年以来的第二次增持,自2024年8月至今,两人累计增持金额已达8.5亿港元。
“增持往往伴随着企业在经营或技术上的积极进展。”中国乘用车产业联盟秘书长张秀阳的评价,精准点出了此次增持的底气所在。从数据看,零跑的市场表现已实现质的飞跃:2024年11月,零跑单月交付量首次突破4万辆跻身新势力前三,彼时外界还因其主销增程SUV产品被贴上“半价理想”标签调侃。而到2025年9月,零跑单月交付量已飙升至66657辆,连续7个月稳坐新势力销冠宝座,2025年前9个月,零跑汽车累计交付39.6万辆,同比增幅高达129%,年度目标完成率达79.1%,显著领先于小鹏(31.3万辆)、理想(29.7万辆)、小米(26.4万辆)等同行,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跻身“百万俱乐部”的新势力车企。
更关键的是,规模效应已转化为盈利动能;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零跑实现归母净利润0.3亿元,在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295.8亿元,为后续技术研发与海外扩张储备了充足弹药。
走反常规出海路径?
传闻零跑B10将换上欧宝车标
当国内市场站稳脚跟,零跑选择以一种反常规的方式进军全球核心市场——让中国车型挂上欧洲老牌车企的车标。有消息称,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计划将零跑B10纳入欧洲产品线,并以旗下欧宝品牌推出。尽管双方尚未正式确认,但这一合作已被业内视为“双赢选择”:既为电动化转型滞后的欧宝“补课”,也让零跑以低成本实现欧洲市场突破。
对于这一合作的基石,可以追溯到2023年;彼时,Stellantis计划投资15亿欧元,以获取零跑汽车约20%的股权,成为后者重要股东并获得2个董事会席位;2024年,双方还以51%和49%的比例,共同创立一家名为“零跑国际(Leapmotor International)”的合资公司,这一动作打破了“中国车企收购海外品牌”的传统模式,开创“海外巨头入股中国新势力”的先河,也直接消解了外界对零跑技术成色的质疑。
合作的本质是“解决双方痛点”。前任Stellantis CEO唐唯实推行的轻资产模式,导致广汽菲克停摆、长安PSA撤资,2022年巴黎车展上“不用在中国建厂”的言论更让其错失中国新能源发展机遇。随着比亚迪等本土品牌崛起,Stellantis在中国市场存在感持续减弱,直至新任管理层转变思路:从依赖中国市场销量,转向依托中国技术重塑全球竞争力。
欧宝的困境则更为直接。今年8月26日,欧宝正式撤回2028年全面电动化目标,转而推行多能源战略,核心原因在于欧洲纯电车型成本高、充电配套不完善,且Stellantis集团自身电动化进程滞后。对此,欧洲媒体认为,“换标对欧宝而言并非禁忌”,毕竟欧宝25年前就曾为莲花Elise换标。
在这样的背景下,“换标出海”无疑成为零跑低成本高效率的突破路径。不同于其他车企自建海外渠道与工厂,零跑可直接借助Stellantis的成熟体系;一方面,Stellantis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的核心工厂将承担生产任务,该工厂拥有43年造车历史,年产能力达30万辆,计划2026年第三季度启动零跑B10的本地化生产;另一方面,零跑无需投入巨额资金搭建销售网络,借助Stellantis集团的资源体系,零跑已完成超30个国家和地区的业务布局,销售和服务网点突破1700家。
行业人士分析,若零跑换标欧宝能成功打开市场,Stellantis大概率会快速复制这一模式,为旗下其他品牌寻找中国伙伴以抢占市场。当看到这一幕,是不是有种熟悉的味道?恰似当年燃油车时代外资与中国车企的合资场景,只是如今中外车企的角色已然逆转。
自研技术与精准定位
成为价格竞争力提升的密钥
价格竞争力是零跑叩开欧洲市场的另一把钥匙。目前零跑B10在欧洲以进口形式销售,起售价2.99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4.73万元),且仅推出纯电版,其增程版尚未进入欧洲市场,本地化生产后,其价格有望进一步下探,甚至低于同为紧凑型纯电SUV的欧宝Frontera(起售价2.899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3.96万元)。
事实上,零跑的价格优势从销量成果上也可以看出一二;Dataforce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零跑在欧洲共售出16485辆车(其中T03占11064 辆、C10占5080辆,B10因进口身份仅售313辆);整体来看,今年1-8月零跑海外累计交付超3万辆,位居中国新势力榜首,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主要市场均跻身前列。根据零跑汽车公布的信息,其今年海外销量目标为5万-8万辆。
从零跑的成长轨迹来看,无论是8.5亿元增持的底气,还是Stellantis青睐的实力,都源于其长期坚持的“务实战略”——避开高端市场红海,聚焦主流家用车赛道,以技术自研控制成本,最终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力。朱江明团队曾明确“技术上做集成、产品上做取舍、定义上低毛利”的策略,通过全域自研实现65%核心零部件自造,正是自研带来的成本优势,让零跑在10万-25万元区间既保持性价比,又实现盈利。
有分析认为,精准的市场定位是零跑的破局关键。与部分新势力扎堆3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不同,零跑始终锚定10万-25万元主流家用车区间,精准匹配“家庭第一辆车”与“增换购实用需求”两类核心客群;为覆盖多样化需求,零跑构建了覆盖A-D级、涵盖轿车(如C11系列)、SUV(如B10)、MPV的全品类产品矩阵。
今年10月,零跑发布旗舰D平台及首款车型D19,尽管官方并没有公布D19的预售价,但结合朱江明的表述来看,这款可能是零跑最贵的车,价格区间大概率在25万-30万元之间,进一步完善产品梯队。
■新快报记者 刘佳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