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1月15-16日,由广州抗癌协会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承办的“金沙国际肿瘤放疗论坛(2025)”在广州举办。会议次日,由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与金沙洲医院联合平台项目(RTUP)共同发起的“2025金沙国际肿瘤放疗论坛暨清华RTUP放射物理新技术专题讨论”启幕。作为2024年论坛的延续与升级,本次盛会以跨医工边界的创新模式,汇聚全国顶尖医学物理人才,通过系统性再培训机制推动国际前沿放疗技术向临床实战能力转化,为肿瘤精准治疗注入新动能。
聚焦前沿技术,构建实战化放疗质控培训体系
本次研讨会直面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普及下的质量控制挑战,以“解决临床痛点”为核心设计课程体系。核心课程“质子质控与光子质控差异解析”从粒子物理特性出发,系统剖析两种技术在剂量分布、生物效应及设备验证环节的本质区别,为参训物理师建立技术认知框架。课程设置兼顾国际视野与本土需求:“全球医学物理发展及香港医学物理师体系”专题通过成熟地区职业认证与继续教育模式的案例分析,为我国医学物理师规范化培养提供制度参考;“4D呼吸运动控制”与“多靶非共面”技术的联动教学,则针对胸腹部肿瘤放疗精度瓶颈——前者通过实时呼吸曲线追踪实现病灶动态锁定,后者以非共面射束优化降低正常组织受量,协同将治疗精度提升至毫米级。
临床实操环节覆盖从模拟定位到治疗实施的全流程。针对MRI-Linac技术的“核磁模拟定位机质控调试”课程,详解磁场环境下图像畸变校正、电子密度转换等关键节点;“HiperSight安装调试质量控制”与“HyperSight治疗计划与自适应”组合课程,则完整呈现图像引导放疗向人工智能时代的跨越路径。引发热议的“自主呼吸门控治疗技术”通过呼吸时相自动触发照射,在提升肺癌、乳腺癌靶区精度的同时,显著降低正常肺组织与心脏受照体积,体现精准放疗的人文关怀。
深化医工融合,打造高水平放疗人才生态平台
本次论坛标志着金沙洲医院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已从技术引进升级为系统性人才生态共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王石教授团队凭借在粒子束流控制、辐射探测领域的工科积淀,为培训注入硬核技术思维;金沙洲医院副院长王洋领衔的临床团队则锚定“患者获益”核心,确保技术研讨始终贴近临床需求。这种“工管临床”的跨界协作,有效破解了放疗技术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
RTUP平台更演变为开放性知识枢纽,促进省内外医院医学物理师跨区域协作,推动优质质控标准从头部医院向基层辐射。论坛期间,清华大学“超高分辨率自准直核医学成像技术”(2025年4月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的临床转化路径展示,预示放疗与核医学在功能影像引导下的深度融合前景。面对医学物理师培养速度滞后于设备装机量、基层医院技术落地难等行业痛点,双方通过RTUP构建“教育-实践-反馈-迭代”的可持续人才供给链,不仅实现硬件技术引进,更在人才与标准层面为中国肿瘤放疗事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张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