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王娟 通讯员倪慧玲报道 “聚焦传统医药产业发展,加强国际产学研用合作”11月30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广东省教育厅、广东药科大学承办的2021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在广州成功举办。
会议旨在深化国际间的产学研用合作,探讨传统医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产学研用国际合作,搭建中外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加强中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来自中国、白俄罗斯、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海内外专家,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了会议。
中国工程院刘昌孝院士、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弗拉基米尔·阿达莫维奇院士等来自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的15名院士专家以“中药质量标志物-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中药质量研究策略及相关技术”、“抗病毒天然产物研究”等多个专题,围绕中医药、传统药物质量评价方法与关键技术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与探讨,为持续拓展中外产学研用合作深度广度拓宽了思路。
在广药大分会场,校长郭姣主持开幕式,广东省教育厅李金俊处长、广东药科大学党委书记刘晟等发表讲话。刘晟表示,近年来,广东药科大学立足在粤港澳大湾区办学实际,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在特色发展、自主创新上下功夫,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文交流持续发展。学校先后与俄罗斯、波兰、白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新加坡、老挝等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中草药、医学、生物医药、护理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合作。
目前,学校已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 7 个国家签署了 21 份合作协议,内容涉及科研教育合作、文体交流、标准制定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在 2020 年,中国-东盟传统药物研究国际合作实验室与我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数字化质量评价重点研究室建立联合共建关系,在中药分析技术、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脑中风的中医药防治方面开展合作研究,这对民族药物深度开发、大健康产品研发国际合作、民族药物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很有意义,值得深入推进。
据了解,为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2018年6月教育部创办了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会议举办两年多来,充分对接了国内外发展与合作需求,推进了各方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与会专家认为,本次会议的举办将有利于推进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在前沿科技领域展开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形成中外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