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绝大多数转移性未经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癌属于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如若在该阶段未得到良好的救治,接近75%的mHSPC患者在不到2年内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即前列腺癌的终末期,年全因死亡率由16%骤升至56%。2023年5月12日,口服雄激素受体抑制剂(ARi)诺倍戈(达罗他胺)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新适应症的上市会在广州成功召开。此前,达罗他胺已获批用于治疗有高危转移风险的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此次新适应症的上市将进一步拓宽达罗他胺的前列腺癌适应症范围,覆盖前列腺癌全病程,惠及更广泛的前列腺癌人群。
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呈持续增长趋势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海印党支部书记、泌尿外科主任刘永达教授介绍,泌尿系统的肿瘤中,膀胱癌发病率排第一,第二位就是前列腺癌。前列腺癌在欧美的发病率非常高,以前我们认为中国发病率低,其实中国发病率低可能是与我们早期的筛查、健康的意识不足有很大关系。
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据统计,2020年我国新增前列腺癌11万例,每年有5万人死于前列腺癌。这与我们西化的饮食方式有关,还与老龄化趋势相关。“有个粗略的说法,50岁以上50%会得前列腺癌,80岁以上这个比例是80%”
“早期前列腺癌没有任何症状,如果不做筛查很难发现。一旦有症状,往往已是中晚期。”刘永达教授指出,欧美发达国家推行前列腺癌筛查,他们的初诊患者中60%-70%是早期病人,我国则相反,发现时六七成是晚期病人。这就导致生存率的差异,欧美前列腺癌五年生存率接近100%,我国只有60%左右的病人能活过五年。对初诊时已发生转移的前列腺癌病人来说,五年生存率更是不足30%。
目前,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是前列腺癌早筛的常见手段,可以发现早期阶段的前列腺癌。普通男性的起始筛查年龄是45岁,高危人群建议从40岁开始。45岁时抽个血查PSA,到了50岁,再复查这个指标,一旦PSA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跟踪随访。
全程化管理,不同病程阶段治疗方案不同
刘永达教授介绍,前列腺癌治疗讲求全程化管理,常用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等。在不同病程阶段的前列腺癌患者,需根据其临床分期、危险分级综合选择治疗方案:
第一类情况是病人的前列腺癌没有转移,做手术或者给他放射治疗;第二类情况是没有转移但有很多高危因素如说恶性度很高、分期晚,则可能在手术或放疗的基础上加上综合治疗,例如内分泌治疗、核素治疗;第三类是出现寡转移的病人,也可以手术,还要加上内分泌治疗、辅助放疗来提高疗效;第四类情况是前列腺癌转移的数量更多,超过五处,尽量以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为主,不再做手术,因为病人的获益很有限;第五类情况是前列腺癌已发展到激素抵抗,可做化疗、新型内分泌治疗。
专家介绍,雄激素剥夺治疗(ADT)联合新型内分泌治疗、化疗已逐渐成为mHSPC的标准治疗方案。目前,国内已上市多种新型内分泌药物,包括新型雄激素受体拮抗剂(ARi)和新型雄激素合成抑制剂等用于治疗mHSPC。作为新型ARi,达罗他胺具有更加独特的分子结构,拥有更强的AR亲和力,因此对肿瘤抑制作用更强;其血脑屏障通过率更低、更少诱发免疫反应,皮疹、中枢不良反应等副作用发生率更低;此外,前列腺癌患者普遍为老年患者,具有合并症与相关治疗用药更多的特点,达罗他胺更少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便于前列腺癌的全程管理,临床用药更安心。
临床试验证明达罗他胺联合ADT可降低三成死亡风险
刘永达教授介绍,关键性Ⅲ期 ARASENS试验的结果表明,对于接受二联起始、三联更优治疗策略的mHSPC患者,达罗他胺联合ADT起始,6周内给予多西他赛,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降低死亡风险32.5%。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ADT+化疗已经带来不错的生存获益的基础上,以其为对照而获得的进一步获益。在临床相关的次要终点中,达罗他胺联合治疗在至CRPC的时间、至疼痛进展时间(TPP)和无症状骨骼时间生存期等也显示出一致的获益,且耐受性良好,未额外增加安全性风险。这些数据意味着,对患者来说,达罗他胺不仅是单纯延长了生存时间,更是带来了有生活质量的生存时间。
“值得关注的是,ARASENS研究纳入超过200例中国患者,其结果为国内mHSPC治疗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已将达罗他胺作为mHSPC患者的Ⅰ级推荐治疗方案(ⅠA类证据)。”刘永达教授称,达罗他胺药品说明书明确提及达罗他胺治疗组PSA较基线中位最大降幅高达99.7%,显著改善患者生存。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