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你们高管对自己公司有信心吗?问心无愧地回答下”,在5月23日举行的美吉姆2022年网上业绩说明会上,投资者对公司业绩下降,高管大量离职问题连番提问。
年初,作为国内知名早教公司的美吉姆屡次因“退费难”“关门跑路”上热搜,新快报在此前发表的报道中提到,美吉姆正面临业绩承压,内部高层出现“裂痕”的境地(详见新快报此前报道《复课难、退费更难 广州多家美吉姆早教中心“经营异常”》)。此前,美吉姆交出2022年营收净利双下滑的成绩单后,目前一季度业绩仍未见起色。而在此背景下,公司又频繁传出高管离职消息,两起影响公司走向的内部纠纷仲裁仍未决。
业绩再承压
从2022年财报看,美吉姆营收1.5亿元,同比减少54.26%;归母净利润亏损4.4亿元,同比扩大122.07%。年报中,美吉姆将营收收缩的原因归结于报告期内部分线下门店无法持续正常营业,日常经营压力较大,而净利润亏损主要系公司对无形资产和商誉计提了大量减值。不过,今年一季度,美吉姆的业绩仍未回暖,不仅营收同比进一步收缩,且在没有资产减值损失的前提下,净利润再亏1255.86万元,同比扩大7.55%。
美吉姆资金压力也在不断加压,2022年美吉姆应收账款占总营收的比重为132.7%,而2021年这一比例仅为48.6%,公司回款压力陡升。目前公司账面资金为2.3亿元,同期流动负债为9.6亿元。
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问道公司是否面对潜在的经营和资金危机?公司董事长马红英回复称,公司属于教育服务行业,受过去三年非正常经营环境影响,面临一定的流动性压力。根据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出于谨慎角度考量,计提了相应的商誉、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持续向好,公司的流动性压力会得到释放。
记者注意到,美吉姆2022年资产减值损失高达5.4亿元,远超同期营业收入,这种远超营收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在2020年便已开始,商誉始终是其中被计提的主力。
商誉减值牵涉到美吉姆核心资产天津美杰姆的未来变现能力。资料显示,美吉姆本名三垒股份,2018年三垒股份以33亿元的价格收购天津美杰姆,该公司拥有美国早教品牌“MyGym”在中国大陆的特许经营权。此后天津美杰姆拥有的早教业务成为三垒股份主业,公司亦更名为美吉姆。当时收购形成18亿元商誉,美吉姆表示每年将根据资产未来可变现净值来进行减值测试。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资产减值损失中,无形资产计提减值2.8亿元,商誉计提减值2.6亿元,这是美吉姆首次计提大额无形资产减值。财报显示,本次减值全部聚焦于无形资产中的“特许经营权”上。
公司高层不稳?
业绩承压背景下,公司内部高层似乎也开始出现“裂痕”。当初收购天津美杰姆时,天津美杰姆持股方刘俊君、霍晓馨、刘祎、王琰、王沈北5人对未来业绩做出过对赌,但由于2021年业绩未达要求,美吉姆方向北京仲裁委员会提起了对上述5人的仲裁申请。请求5人支付业绩承诺补偿金合计9623.67万元及利息。而上述被申请人也提出反请求,包括裁决启星未来(美吉姆收购天津美吉姆的主体)支付收购交易尾款6亿元及因逾期支付尾款产生的利息1434.66万元。该案已于2月28日开庭,但至今仍未公布结果。
今年4月,美吉姆及其子公司启星未来向北京仲裁委员会再提仲裁申请,指控上述5人违反当初收购时签订的《收购协议》和《承诺函》,要求裁决上述5人向申请人支付违约金人民币2.322亿元。记者了解到,当初收购时,启星未来仅收购了天津美杰姆的早教加盟业务和两家直营中心,对于上述5人持有的其他直营早教中心,收购协议安排将这些直营早教中心进行剥离,此后上市公司美吉姆有对这些早教中心的优先购买权。2021年11月,美吉姆称在未收到征询是否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情况下,查询发现相关资产的违规股权变更,这成为美吉姆方发起仲裁申请的重要依据。目前,该案也未公布最新结果。
上述5人中,刘俊君进入美吉姆高管层,任董事、总经理,有投资者就上述两起仲裁案询问刘俊君,公司高层是否有“隐形矛盾”,进而影响公司经营,刘俊君仅表示上述事项如有最新进展,公司将及时履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敬请关注公司相关公告。
有意思的是,美吉姆正经历高管离职潮,仅5月份公司董事朱谷佳、副总经理陈娟先后提出辞职,记者梳理发现,从去年6月以来,美吉姆公告有9位高层先后因个人原因离职。“你们高管对自己公司有信心吗?问心无愧地回答下”,有投资者在业绩说明会问道,董事长马红英表示,当前早教市场处于企稳回升关键阶段,公司亦在多措并举稳定公司未来生产经营,提升公司发展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公司管理层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采写:新快报记者 刘艳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