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雨醇 特约评论员
我的朋友流野先生有一句名言:乱七八糟就是美。初时听着没经意,后来发现还蕴含着某种美学的道理。
这一期收藏周刊策划专题“抽象的启示”,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关注。讨论抽象艺术,并不是具体到某个艺术家或者某种理论上狭隘的角度,收藏周刊想探讨的是,什么是抽象?如何审美?时代需要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创作观念?
以前经常说起画派,类似岭南画派,长安画派,海上画派等等,收藏周刊曾发起过多轮探讨,比如《从百年美术到“新岭南文化精神”》《长安画派与岭南画派》《岭南画派值得大力推广宣传》《广东:梳理“后岭南”》《岭南画派艺术性不低价格仍然偏低》《岭南画派在美术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等等,如果算起来,相关采访和报道,不下百余篇了。
随着研究的深入,好像发现当下社会人员交流频繁,交通工具便捷,画派与画派之间的界限慢慢模糊了。时任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陈永锵先生接受采访说,“我觉得我是吃岭南画派的奶长大的,那我就是岭南的艺术家,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岭南画派。我们一般都是提岭南画风,不会刻意谈那个派。”
现在的画种呢?也不是过去简单的分法,类似国画油画山水人物等。很多大家创作时,已经不受器材颜料的限制。笔者曾经问过杨之光先生,“杨老师,有人说您的人物画,不像是国画,好像水彩画?”杨之光笑而不答:“水彩画有错吗?”
回到杭州“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虽然门票卖百元,但依然阻挡不了人们对“抽象艺术”的热爱。大家都去看这个展览,但究竟又在看什么呢?赵无极说他“有两个传统”,从最初中国传统艺术的启蒙,到去欧洲游学,接触到马蒂斯、莫迪里阿尼、夏加尔、塞尚等等,我们可以看到东方和西方,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的交融,“他的艺术是贯通了东西两大文明结出的硕果!”国美院长高世名这样评价赵无极先生。
“我要改变画法!”赵无极先生多次这样强调。他究竟要改变的是什么?或者他先知先觉,发现了什么?
很难具体去界定,什么是抽象的艺术,我们的理解,或者是情感的一种宣泄。有一些探索是很有价值的,类似吴冠中、石虎、崔振宽的一些作品,有些虽看不懂,但确实很美。在广东,鸥洋、何坚宁、刘思东、黎伟明诸位老师等等,也一直有一些作品出来,会让人眼前一亮。
什么是抽象艺术?AI这样回答,抽象艺术是一种表现形式,它摒弃了真实物体的描绘和表现,更加强调形式、色彩、线条等元素的表达。它不受现实世界的限制,追求直观和感性的效果,让观者欣赏作品时可以自由解读和感受。虽然说很难给抽象艺术一个标准的定义,但一定有个内在的逻辑,绝不同流行于江湖的乱泼乱涂。记得前几年举办一个艺术活动,邀请了很多艺术家参加,诗人释之先生穿着正式的蓝色长袍,一歌一咏,很有文化大师的风范。活动结束后上车时,露出“马脚”,原来他大腿和小腿都光溜溜的,竟然长袍里没有穿衬裤之类,只有一条运动短裤。问之,他说等下要打球,方便。
原来可以这样传统,也可以这样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