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益佰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和《暂停生产、销售通知书》,因艾迪注射液部分工序未严格按照工艺规程进行操作,益佰制药及相关责任人被罚没超820万元,涉事药物也被勒令停产。新快报记者注意到,艾迪注射液是益佰制药的拳头产品,2022年销量为公司产品之首。受艾迪注射液停产影响,益佰制药今年第一季度业绩陷入亏损。
药材提取操作出现违规
据悉,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益佰制药开展检查时发现,公司涉嫌在艾迪注射液前提取过程中,部分工序未严格按照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益佰制药存在药材提取的部分工序未按照批件工艺进行操作、药材斑蝥未经净制直接投料煎煮提取、批生产记录中相关记录不准确不完整,不能保证每批产品生产过程可追溯、生产记录存在涂改但无修改人员签名并说明理由等多项不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行为,情节严重。因此,贵州省药监局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窦啟玲、梁建琼、邓思雄共计罚没超820万元,并在收到通知后立即暂停生产、销售艾迪注射液产品。
4月12日,贵州证监局就曾对益佰制药下发《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原因是公司未及时披露公司主要产品暂停生产对公司经营可能产生影响的相关信息,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窦啟玲、窦雅琪、许淼受到了贵州证监局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至4月13日,益佰制药披露《行政处罚告知书》,表示艾迪注射液停止生产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针对相关问题,4月19日新快报记者致电了益佰制药董事会秘书处,对方表示,从现状来看,艾迪注射液未来能否恢复生产具有不确定性,后续是否还有其他影响还不太清楚,“现在我们能收到的信息就已经是这些了”。
商誉“雷”反复炸响
公开资料显示,益佰制药成立于1995年,2004年登陆上交所,是贵州省首家上市的民营企业。目前,该公司从事新型药品研产销业务,而本次被要求停产的艾迪注射液正是公司的拳头产品。
公司财报显示,艾迪注射液是中成药,适用于原发性肝癌、肺癌、直肠癌、恶性淋巴瘤以及妇科恶性肿瘤等。2020年-2023年前三季度,艾迪注射液当期营业收入分别为 7.37 亿元、 6.93 亿元、4.80 亿元、4.04 亿元,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21.61%、 20.71%、17.57%、18.93%。虽然近两年该产品营收占比较前些年有所降低,但2022年,艾迪注射液卖出了2958.91万支,销量依旧为公司主要产品之首。
回顾历史业绩,益佰制药2017年以前的业绩虽然有些许波动,但总体呈上涨趋势。2017年之后,益佰制药业绩如同坐上了“过山车”,开始大起大落。2018年,益佰制药业绩大变脸,归母净利润亏损7.25亿元,同比下降287.21%。巨亏背后,是公司大幅计提商誉减值。记者了解到,从2013年开始,益佰制药开启大举并购战略,至2018年期末,益佰制药商誉原值18.85亿元,当期计提商誉减值10.19亿元。
2019年-2021年,益佰制药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实现连续三年上涨。然而到2022年,商誉“雷”再次炸响,益佰制药归母净利润亏损4.26亿元,当年年底公司商誉账面原值为21.7亿元,商誉减值准备金额为20.05亿元,其中,期初商誉减值准备金额为13.92亿元,当期计提6.14亿元,公司还因此受到了交易所的问询。
今年4月19日,益佰制药披露了2023年年报,公司再次扭亏为盈,实现营收28.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3亿元。然而,艾迪注射液的停产又把公司业绩打了回去。公司同日发布的2024年一季报显示,一季度益佰制药亏损6845万元,同比下降255.58%。公司称,亏损主要系本期艾迪注射液停产,收入大幅下降所致。截至4月19日收盘,益佰制药报3.89元/股,较上个交易日下跌6.04%。
新快报记者 张晓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