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月刚和黎健勇团队近期在无辐射的“零射线”条件下,成功完成了第200余例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这一技术的突破,为“资深”房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85岁的老张患房颤已反复发作三年多,每次发病都伴随着胸闷、心慌等难以忍受的痛苦。虽然多次求医并被告知射频消融术能缓解痛苦,但老张因白细胞低且对射线敏感而一直犹豫不决。然而,病情的恶化促使他最终选择了接受王月刚团队提出的无辐射“零射线”房颤射频消融术。
在详细分析了老张的病史和症状后,王月刚向他深入解释了房颤的潜在危害,并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无辐射的“零射线”房颤射频消融术方案。这一创新的手术方式让老张看到了希望,他欣然接受并顺利完成了治疗。术后,老张的恢复情况良好。
心慌或心跳加速且不规律应立即就诊
“当您感到心跳异常或心慌不适时,这可能意味着您正遭遇心律失常的困扰。”王月刚介绍,房颤,全称为心房颤动,是心律失常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在这种状态下,原本规律、有序的心房活动被打乱,取而代之的是混乱无序的心房颤动。
正常情况下,人的心律是窦性心律,即心房和心室依次有序跳动,通常的频率维持在每分钟50至90次。然而,在房颤发生时,心房以一种非常快的速度“颤抖”,频率高达每分钟350至600次。因此,一旦察觉到心慌或心跳加速且不规律,这很可能是房颤的征兆,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房颤的症状多种多样,患者可能会经历心悸、胸闷、疲劳、头晕和乏力等不适。王月刚指出,房颤的潜在危害不容小觑,它主要会增加脑卒中和心力衰竭的风险,同时还有可能提升早老性痴呆的可能性。
平时,大家可能听说过治疗房颤就像是给心脏“来电”一下,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射频消融,也是房颤患者恢复正常心律的主要手段。
传统的射频消融需要医生穿着铅衣在射线帮助下为患者完成手术。然而X射线有辐射,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尤其对于幼儿、孕妇、高龄体弱以及对造影剂过敏等特殊患者来说,都是患者难以克服的接受治疗的阻碍。
对此,王月刚和黎健勇团队2021年起致力于应用新技术,随着手术过程中三维建模、压力导管和心腔内超声的不断优化,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现在做房颤手术,很多时候不需要铅衣,不需要X线。
“房颤消融从早年的二维影像发展到三维影像,再发展到现在的无射线三维模式,体现了国内心血管病的诊疗水平不断提高。而心腔内超声的加入让射频消融术的过程更加精准、安全、便捷。相信,随着‘零射线’射频消融术的推广普及,这项技术将为更多心律失常患者带来平稳的心跳和健康的生活。”王月刚介绍,该科室自2020年以来在无射线条件下已经完成了200多例阵发和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斯璐 通讯员李晓姗 李新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