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山海同心,携手同行。自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三都县”)东西部协作以来,双方按照“强化协作、优势互补、对口选派”工作思路,着眼人才强县战略,紧抓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重要契机,把东西部协作干部人才交流作为协作核心要素,多维度精准发力,推动两地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成果共赢,形成横向协同推进、纵向深化拓展的东西部人才协作良好工作格局,促进干部人才成长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架好“责任桥”,高位推动共建干部队伍
自结对帮扶以来,黄埔、三都两地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理念,建立完善的人才对接协作机制,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对接互动,坚持供需对接、精准选派、按需选派的原则,通过“走出去、带回来”“请进来、用起来”等方式与东部帮扶城市建立党政干部协同发展机制,聚焦“四新”“四化”和乡村振兴需要,明确派出党政干部“取经”领域,发挥挂职干部帮带作用,切实增强援助三都干部人才“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同时,促进本地党政干部综合能力提升,打造一支本领过硬的干部队伍。
2024年以来,双方召开联席会议2次,黄埔区党政领导带队来访48批293人次,三都县党政领导带队访问9批54人次,主动争取5名黄埔区党政干部和31名深燃集团人才到三都挂职帮扶,先后选派15名优秀党政干部赴黄埔区挂职、跟岗锻炼,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推动观念互通、思路互动、作风互鉴。
架好“连心桥”,高频互动共育专技人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黄埔区与三都县结对以来,双方在人才交流领域进行了高频次的互动交流和高水平的通力合作,通过建立专技人才师资库、举办专题人才培训班、开展人才挂职互派和服务活动等一系列举措,建立医疗、教育人才交流机制,注重“东才西用”“西才东育”联动,开展医护、教育等领域技术人才互访交流,促进人才资源互助帮扶,培养了一支留得住、能战斗的人才队伍,提升教育医疗水平,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黄埔聚焦三都县医疗、教育等领域技术人才需求状况,挑选专业技术骨干到东部帮扶城市对应单位跟岗实训,主动争取东部帮扶城市专家人才到三都“送教送培”“支医支教”,推动人员互动、技术互学。2024 年以来,先后选派10名乡村振兴优秀干部、19名专业技术人才赴黄埔区跟岗学习,帮助增长见识、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实现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的工作目标。主动争取东部22名医疗教育人才到三都帮扶指导,线上线下互访交流学习10余次,培训3期700余人次,职业技能培训690余人次。
架好“服务桥”,高效推进共谱帮扶成效
双方充分用好帮扶资源,将东部帮扶城市优势资源转化为三都县干部人才培训的实践课堂。引进黄埔区“医防融合”服务模式,优化诊疗服务流程,全县慢性病规范管理率逐年上升;联合开办“黄埔•三都民族班”,推动本科上线率逐年提高,2023年上线率达100%。围绕“一主两辅多特”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共建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业项目11个,帮助销售三都县农特产品金额达1.34亿元。加强劳务协作,两地联合开展东西部协作现场招聘会1场,线上招聘会2场,专场直播带岗3场,累计推送就业岗位3000余个,帮助就业1353人。加大资金投入,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用于人才培养,2024年投入400余万元,用于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民族体育技术人才,民生、农业科技等领域人才培养,投入750万元用于完善医院、学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改善教书育人、看病诊疗条件,进一步筑牢乡村人才振兴基石。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在粤黔东西部协作三都工作小组的牵线搭桥下,广州市黄埔区为三都县社会事业发展积极培养本土干部人才,成效卓著,以实际行动协助三都县谱写乡村人才振兴新篇章,为三都县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校对:陈泽佳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