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1月17日,一场眼科医学界的盛事——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学组学术会议,在广州珠江畔的华厦大酒店举行。本次会议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学组、广州市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承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广州普瑞眼科医院协办。本次大会为参会者们搭建了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通过专家们的经验传承、青年医生的讨论互动,不仅进一步拓宽了视野,也为今后的白内障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指导与启发。
据悉,此次学术会议内容丰富多元,涵盖了学术研讨、论坛交流与病例探讨等多个核心环节,设置了“大咖论道”“专家讲谈”“青年医生论坛暨病例讨论”三大主题单元。现场吸引了众多眼科领域专业人士的热情参与。会议汇聚了国内眼科界的顶尖精英,共同为眼科学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推动创新。
会议由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学组组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原主任、广州普瑞眼科医院院长沙翔垠教授主持。他为在场来宾介绍了参加本次大会的专家与学者,表达了通过学术盛会共同推动白内障研究和治疗的不断进步,造福患者的良好祝愿。广东省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国营教授,以及大会主席、名誉组长、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陈伟蓉教授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陈伟蓉表示,白内障手术已经从单纯的复明手术转变为屈光性手术,患者对术后视觉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次会议邀请到了众多白内障领域的知名专家,他们将分享各自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的宝贵经验。
在“大咖论道”环节,来自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上海和平眼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等国内知名眼科机构的顶尖专家,分享了他们在白内障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刘奕志教授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作用的认知和应用策略》演讲,从多维度揭示了晶状体上皮细胞在白内障中的作用机理,赢得了与会者的高度赞誉;陈伟蓉教授关于“先天性晶状体相关性疾病手术技术”的深入剖析,为参会者带来了全新的思考角度和精湛的手术技巧分享;金陈进教授为“YAG激光治疗后发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思考;郭海科教授提出的“老视多焦IOL手术设计理念”中,结合流行病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探索引发与会者深思;张红教授针对不同屈光状态患者的IOL选择及手术规划进行了深入剖析;吴晓航教授则结合最新白内障手术智能化探索的研究成果,解读了白内障智能诊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专家讲谈”单元则聚焦白内障学科的热点议题,多位知名眼科专家展开了深入研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吴明星教授围绕“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屈光规划和人工晶状体的精准推算”的报告,罗莉霞教授的“PPV术后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屈光力计算公式选择”,以及沙翔垠教授的“白内障术中突然出现浅前房高眼压的评估研判及处理”分享,均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响。这些前沿研究成果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更为白内障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随后的“青年医生论坛暨病例讨论”环节,来自省内各大医院的眼科青年才俊纷纷登台,分享并讨论了临床诊疗中遇到的复杂病例,现场讨论热烈,学术氛围浓厚,与会者均表示受益匪浅。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图片:大会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