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石榴云医或将成为“美股中国慢病医疗服务第一股”。当地时间3月13日,石榴云医(PomDoctor Limited)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开披露招股书,拟在美国纳斯达克IPO上市,股票代码为POM,拟募资最高1500万美元。对于本次美股IPO,石榴云医的境内运营实体广州七乐康数字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七乐康)相关工作人员对新快报记者表示,石榴云医计划在今年5月美股挂牌上市,目前招股书在更新2024年度数据,并在沟通承销事宜。
“医、药、患、检、险”闭环优势,市场估值逾30亿美元
公开资料显示,石榴云医是一家慢性病在线医疗服务平台,其运营实体为广州七乐康数字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七乐康成立于2010年,最初以连锁药店和医药电商起家,后转型布局互联网医疗。2015年,七乐康推出“七乐康医生”APP,定位慢性病诊疗和管理;2018年,品牌升级为“石榴云医”,整合医生资源与药品供应链,打造慢病复诊一站式平台;2021年,七乐康完成Pre-F轮融资,石榴云医加速资本化进程。如今七乐康业务涵盖移动医疗、互联网医院、医药电商、连锁药店四大板块,而石榴云医是其互联网医院业务的核心载体,定位于专注慢病复诊的互联网医疗平台。
根据艾媒咨询《2023中国新经济独角兽报告》,石榴云医位列“独角兽200强”榜单,市场估值已超过30亿美元,远超独角兽企业10亿美元的门槛。2024年的“第六届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2024)”公布石榴云医估值为208亿元。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石榴云医最大的优势和特点是产业资源整合和跨领域业务协同。步长制药提供核心药品资源,覆盖肝病、糖尿病等慢病领域,降低采购成本;京东物流赋能物流,提升配送效率;分众传媒覆盖数以亿计的城市人群,精准投放慢病管理广告,提高用户注册量,形成“药物-流量-物流”的协同生态。此外,其通过跨领域业务协同,与美年健康合作,将美年健康3000万年度体检用户导入平台,提供定制化健康筛查,同时共享医疗数据,完善“体检-诊疗-用药”链条,提升用户转化率。而在C端,其已在部分城市(如广州)试点医保线上支付,覆盖高血压、糖尿病等58种慢病,缓解患者支付压力,增加用户量。就此构建形成了“医、药、患、检、险”闭环。
低毛利、高投入,石榴云医深陷亏损泥沼
虽然估值高企、即将美股上市,但石榴云医仍深陷互联网医疗平台亏损的行业常态。
2022年-2024年上半年,石榴云医累计亏损超3亿元。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六个月,石榴云医的收入分别为2.45亿、3.05亿和1.5亿元,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1.25亿元、1.45亿元和6675万元。收入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医院(占比25%左右)和(占比75%左右)两个板块。互联网医院板块毛利率高达50%,但总营收主要依赖的药品供应链业务毛利率仅1.4%。
分析人士认为,慢病管理赛道盈利模式尚未成熟,如今石榴云医的商业模式仍依赖“烧钱养生态”,营销及运营费用高企是仍未盈利的主因之一。
其一,低毛利业务支撑营收。包括石榴云医在内的多数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收入主要来自医药电商,如平安健康68.8%收入来自健康服务、阿里健康87%来自药品销售,但处方药受价格管控,非处方药竞争激烈,毛利率低。
其二,高额医生扶持成本。由于高度依赖“医带患”模式,将线下患者引流至平台,所以医生资源的稳定性很关键。平台向医生提供高于行业平均的挂号费分成,以绑定优质医生资源。同时为医生提供短视频拍摄、云工作室搭建等服务,间接推高营销成本。石榴云医在招股书中强调,“医生合伙人计划”是其构建“医-药-患”闭环的核心战略。该计划提出,签约1万名核心医生并提供股权激励,重点扶持其个人品牌推广、云工作室搭建及私人诊所孵化,实质上是通过资源倾斜绑定优质医生,增强稳定性。截至2024年6月30日,该公司累计拥有超过21.2万签约医生、68万患者,签约医生已累计开具约304万张处方。2024年上半年,成熟医生的留存率高达99.9%,90天患者复购率(代表处方药平均消耗周期)达到65.5%。
此外,由于互联网医疗用户习惯尚未完全形成,平台通过健康科普内容推广、广告投放等方式触达患者,获客成本居高不下。
多次融资持续“烧钱”,上市未必能换可持续盈利
据了解,石榴云医早在2021年9月就曾向SEC递交招股书,但一直到今年1月才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而在此之前的2015-2021年,石榴云医完成了9轮融资,红杉中国、京东集团、分众传媒、高特佳投资等多家知名资本现身股东名单。根据已披露信息,2015年首轮融资规模达3亿元,投资方包括苏高投集团、上海长江国弘投资、启迪资本及旗下的广东启程青年基金;同年,步长制药通过控股子公司山东丹红制药注资1.86亿元,占增资后注册资本的19.90%;2016年股权融资,投资方为邦盛资本;2017年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京东、景林投资、东方证券、力合股份、分享投资、清控银杏、天亿投资集团(中卫基金)等;同年10月战略融资,投资方为中科科创;2018年D轮融资由高特佳投资领投,以打造“医+药+患”线上诊疗闭环;2019年E轮融资,投资方为通用投资;2021年5月E+轮融资,投资方为接力基金;2021年9月Pre-F轮融资,新增股东分众传媒。截至IPO前,红杉中国、京东、分众传媒等产业资本持股比例分别为3.98%、3.19%、10.4%。在不断的融资中,石榴云医最终成为广州的明星独角兽。
上市未必能帮助石榴云医实现扭亏转盈。即便同类竞争对手智云健康、方舟健客,上市后均表现不佳,前者在港股上市后市值缩水95%,后者首日破发44%。而叮当健康港股上市三年累计亏损34.35亿,营收下滑、商誉减值、市值蒸发;平安好医生港股上市后连年亏损,仅2024年上半年就亏损4.26亿,营收下降。
石榴云医会否同样因规模化扩张与盈利模式不匹配而继续亏损,这就要企业在“烧钱”与“可持续盈利”之间找到平衡点。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