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将至,想好去哪玩了吗?
从清远连山太保镇沙坪村的欧家梯田到湛江湖光镇世乔村的金牛岛红树林,从茂名根子镇的大唐荔乡文化旅游区到阳江沙扒镇的月亮湾……走进广东乡村,文旅好戏连台。
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广东全省各地推动文旅赋能“百千万工程”,深化“文旅+百业”,探索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路,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乡村文旅出圈的“流量密码”
“今年‘三月三’,我们在文化广场摆了100多桌。去年国庆也是100多桌,吸引了一万多名游客。”3月29日,河源市龙川县田心镇甘陂畲族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畲族“乌饭节”,村党支部书记蓝伟雄向新快报记者介绍了传统节日的盛况。
味是乌饭香,情是畲乡浓。甘陂畲族村坚持以文兴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和传承畲族文化,推动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优势,创新打造接地气、聚人气的文化节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去年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成为龙川文化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文化是根,根深则叶茂;文化是魂,魂立则业兴。通过深度挖掘、创新转化沉睡的乡村文化资源,激活乡村的内生动力,广东走出了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
令人眼花缭乱的精美竹木器具,地道的春砂仁、腊鸭等阳春土特产,让游客“食过返寻味”的风姜鸡……端午前夕,2025阳江阳春高流河墟非遗文化系列活动在合水镇高河村拉开帷幕,短短三天时间,吸引游客超过40万人次,带火乡村文旅。
“持续三天的活动,为地方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合水镇人大主席曹伟源告诉新快报记者,去年举办的高流河墟非遗系列活动,也吸引游客超过40万人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祝游客们玩到眉飞色舞,吃得心花怒放!”揭阳市揭西县棉湖镇南门大街上,商家的热情好客,让游客的笑容成了千年古镇最美的风景,也让文旅流量变成了消费增量。
棉湖镇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南门里片区入选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棉湖镇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为抓手,探索文旅商贸融合发展路径,创新“美食+非遗+旅游”模式,打造特色文旅IP。今年1月至5月,棉湖镇接待游客数量突破100万人次。
念好文旅融合的“山海经”
走进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前海湾椰风海韵度假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充满科技感、错落有致排列着的“太空舱”,务工村民陈大哥告诉新快报记者,“周末、节假日,住的人很多,‘五一’期间都住满了。”
向海发展、以旅兴镇,沙扒镇深入挖掘生态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打造全国知名滨海旅游康养目的地,乡村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每年7月和8月,民宿生意最好,基本上每天都客满。”前海小筑民宿负责人陈至成开心地说。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各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动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在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世乔村,金牛岛红树林片区6000多亩,其中红树林占地3000多亩,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片区,也是广大游客来到这里的首选打卡点。
每逢大寒前后,位于汕尾市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的世外梅园,上万亩梅花迎春绽放,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游园赏花。水唇镇依托当地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和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推动世外梅园与岭南客家民俗馆、观天嶂等景点串珠成链,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激活全域旅游“一池春水”。
置身负氧离子丰富的天然氧吧,观赏四季流转的欧家梯田山水画卷,探索“广东岭南屋脊”大雾山的云端秘境,体验跃动千年的非遗“炸火狮”,品尝特色禾花鱼和大汤糍……来到清远连山太保镇沙坪村,这个瑶山深处的“宝藏”小村将会带给你一个又一个惊喜。
太保镇依托沙坪村欧家梯田自然资源,开展“三地活化”改革,大力提升基础设施,推动沙坪村形成集生态文旅、休闲农业、康养旅居、研学等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项目。通过整合欧家梯田旅游景区周边闲置农房资源,引导当地村民开办民宿、农家乐,解决了旅游配套问题,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吸引年轻人才返乡创业。
创新“文旅+”产业融合路径
随着惠州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建成通车,越来越多人沿着这条最美旅游公路走进博罗县“山水画卷”,横河镇抓住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重大机遇,探索推进文旅体康融合发展。
从“上良民宿”为代表的特色民宿群,到建设如火如荼的户外运动小镇,横河镇围绕“文旅+”做文章,加快推进郭前村户外运动小镇建设,全力打造户外运动和体育赛事的热土,可开展森林径徒步、登山径徒步、环湖路徒步、山地跑、越野跑、摩旅等众多户外运动,满足游客多元化、品质化的旅游消费需求,以赛事赋能文旅消费、以流量激活市场增量。
作为广东唯一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核心区,江门塘口镇积极推动“乡村+非遗”“乡村+文创”融合发展,打造独具魅力的青年文创小镇,成为青年创业者和游客纷至沓来的人气小镇。
今年“五一”假期,塘口镇融合世遗、华侨文化等元素,在自力村碉楼景区、塘口旧墟等地精心策划了系列特色文旅活动,吸引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带动塘口镇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近20%,民宿(酒店)更是一房难求。
参观文化底蕴深厚的梁启超故居,徜徉古色古香的历史街道,“叹”一杯独特的陈皮咖啡,再逛逛眼花缭乱的“陈皮村”,傍晚正好去看看巴金笔下的小鸟天堂……阳光正好,趁着周末或空闲,不妨到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游玩一番。
作为陈皮之乡,“陈皮村”以陈皮文化为核心,链接各方资源,将生产、营销环节与科普、文化、艺术、旅游体验相结合,集聚近300家陈皮创业小店,年接待旅客200万人次,年销售金额过10亿元,带动1500户农民从事产业化经营。
“我们将启超故居、小鸟天堂、‘陈皮村’等旅游资源统筹起来,串珠成链,打造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陈皮文化旅游线路。”驻茶坑村第一书记陈俊颖说。去年,茶坑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8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8万元,富民兴村美好愿景照进了现实。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迪 王飞
校对:马少俊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