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初次触摸中国文化的记忆依然鲜活,我指尖至今仍留存着跟随陶艺老师学习制壶时,泥土在掌心的温润触感。”乌拉圭驻广州总领事馆的总领事法昆多·西蒙·费尔南德斯分享称,希望乌拉圭与佛山能继续保持友好的文化交流活动。
9月25日晚,2025“遇见·非遗”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交流活动成果展览交流会在佛山市顺德博物馆举行,来自尼日利亚、土耳其、乌拉圭、墨西哥、比利时、美国、菲律宾、沙特阿拉伯等国驻穗总领馆的领事官员和家属受邀参加,在中西合璧的音乐交流会中聆听文明交融的回响。
本次 “遇见・非遗” 活动并非单一节点的呈现,而是一场延续多日的文化深度互动。早在 9 月 16 日,多国驻穗总领馆领事官员便走进佛山非遗现场,亲手体验灯彩(佛山彩灯)、彩扎(佛山狮头)两大传统技艺,同时感受岭南书法艺术(佛山)的笔墨韵味 —— 从彩灯骨架的搭建、狮头绒毛的粘贴,到毛笔挥毫间的东方意境,嘉宾们以 “动手实践” 的方式,沉浸式触摸佛山非遗,不仅是中西文明交融的盛宴,更成为顺德展现非遗魅力代代相传的技艺精髓与文化基因。
随后在9 月 25 日下午,文化交流的氛围率先在顺德区(华侨城)美食博物馆升温。作为 “舌尖上的非遗” 延伸,活动现场汇聚了顺德传统美食与西班牙、墨西哥、韩国等多国特色菜肴,也让嘉宾亲自体验了一番炒牛奶,嘉宾们在品尝中交流饮食文化,让味蕾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另一座 “桥梁”,一场融合东西风味的美食盛宴,为当晚的成果交流会预热了友好氛围。
当晚的成果展览交流会,成为整场活动的 “高光时刻”。伴随着古巴爵士乐的悠扬旋律,嘉宾们陆续落座,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舞台上,中西文化元素交织碰撞,呈现出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舞蹈《咏春》与《光亮》以灵动舞姿,诠释佛山非遗在传承中创新的生命力,让 “咏春” 这一佛山文化符号焕发当代美感;青年古筝演奏家丁洋以 “众乐之师” 古筝为载体,奏响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韵味,琴音袅袅间引发现场国际友人的共鸣;琵琶、箫与大提琴跨界合奏《雨打芭蕉》《倒垂帘》,东方丝竹与西方弦乐如 “对话” 般交融,编织出跨越地域的和谐声景;时装模特身着香云纱服饰翩然登台,以现代时装秀的形式,展现这一 “岭南软黄金” 的含蓄光泽与非遗魅力;最后,黄晓芳、黄沛熙带来男女声二重唱《Time to Say Goodbye》,悠扬歌声为这场文化盛宴画上圆满句号。
舞台之外,成品展示仪式同样温情满满。展区内,2020 至 2025 六年间 “遇见・非遗” 活动积累的部分非遗作品集中亮相,构成一场 “跨越时光的匠心对话”:入口处,一只融合了 9 月 16 日、25 日多国嘉宾岭南书法创作的狮头格外醒目,成为中外文化交融的生动见证;留影区,一盏汇聚所有嘉宾签名的开合花彩灯点亮温暖光影,迎接每一位参观者;展区循环播放的彩灯绘制、书法创作、美食交流影像,以及陈列的特色宫灯、创新彩灯、历届陶瓷作品,共同打造出传统与当代交织的视觉盛宴。
六年耕耘,非遗为桥,佛山文化名片愈发闪亮
今年,“遇见・非遗” 活动迎来第六个年头。过去五年间,已有 23 个国家驻穗总领馆的领事官员及家属通过活动,亲身体验石湾陶塑技艺、香云纱、粤剧、木版年画、咏春拳、佛山十番、醒狮、龙舟等数十项佛山特色非遗项目,纷纷为佛山传统文化的 “活态传承” 点赞。
“文明之水因流动而长清,文化之灯因互鉴而长明。” 作为佛山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遇见・非遗” 不仅激活了非遗的当代生命力 —— 让香云纱、醒狮等传统技艺走出 “博物馆”,以创新形式融入国际视野;更搭建起佛山与全球友城及国际友人的紧密纽带,用非遗为媒介,讲述佛山故事、传递中国文化,谱写了 “文明交流、美美与共” 的生动篇章。
此次活动的落幕,并非文化交流的终点。未来,“遇见・非遗” 将继续以匠心为基、以互鉴为魂,持续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让佛山非遗在与世界的对话中焕发更多光彩,也让更多国际友人通过这一窗口,读懂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而顺德也将以这一活动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挖掘非遗文化的文旅价值,推动非遗与美食、艺术、时尚等领域深度融合,把香云纱、顺德美食等特色 IP 打造成全球游客熟知的文化符号,不断提升顺德的国际知名度与吸引力,为实现 “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的目标注入文化动能,让世界透过顺德,看见中国非遗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文旅的蓬勃活力。
文/何泳然 佛山市文广旅体局 顺德区文广旅体局
图/通讯员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