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9 月 29 日,依托 “港澳药械通” 政策支持,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 “暨大附一院”)成功完成粤港澳大湾区首例钇 90 玻璃微球系统(简称 “Y90 玻璃微球”)手术。患者此前因头晕、头痛及血压增高就诊,检查时发现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医院核医学科、肿瘤科、介入血管外科及肝脏肿瘤中心多学科团队协作诊疗评估,患者传统手术切除后复发概率较高,结合其年轻、期望更好远期疗效的需求,团队推荐采用Y90微球疗法,通过精准微创的治疗方式,为其搭建起 “从无法手术到争取根治” 的转化桥梁,预期可缩小肿瘤、控制癌栓并降低复发率,未来患者更有机会通过手术切除或肝移植获得根治,延长生存期。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Y90 玻璃微球引进
中国是目前全球肝癌负担最重的国家,病例数占全球42.4% 。我国每年新发肝癌病例超过36.77万例 ,肝癌因发病隐匿、进展迅速,且术后复发转移率高,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临床数据显示,我国肝癌防治形势严峻,70%-80%的患者在首次治疗时已无法直接手术切除。由于治疗方法有限,国内肝癌患者五年总生存率仅为14.1% 。如何为此类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是临床亟待突破的难题。
今年,肝肿瘤治疗领域出现了“钇90”的内放射治疗技术。钇90,是将含有放射性元素钇90的微球,通过介入导管精准送达肿瘤供血动脉远端,对肿瘤形成“包围”后,释放短距离的β射线,对肿瘤细胞“近距离杀伤”。
暨大附一医院是华南地区首家应用钇90治疗肝肿瘤的三甲医院,从2022年至今,已经累计治疗患者近400例,手术例数全国前列。随着医院入选“港澳药械通”政策的定点医疗单位,日前又引进了“钇90”治疗的最新器械——“钇90”玻璃微球治疗,为治疗方法局限的肝癌患者,打开一扇生命之窗。
暨大附一院院长郑小飞介绍,钇90玻璃微球,是全国首个在粤港澳大湾区获批的“放射性”相关肿瘤治疗器械,也是全球首款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原发性肝癌治疗的Y90 微球,融合了传统内放射治疗的 “靶向杀伤” 与经血管介入技术的 “微创安全”双重优势。同时,钇90玻璃微球并非 “一刀切” 的标准化治疗,而是能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量身定制微球剂量,实现 “一人一剂量” 的个体化精准治疗。
粤港澳大湾区首例钇90玻璃微球手术顺利完成
40岁的罗先生前不久查出肝癌,特地从厦门远赴广州的暨大附一医院治疗。“不幸中的大幸,肿瘤长在较为局限的右肝,肿瘤细胞没有转移!”患者及家属经过慎重考虑并通过术前模拟评估后,选择了钇90玻璃微球治疗。
9月29日,罗先生正式手术,全程仅1小时左右,术后患者状态稳定,达到治疗预期。同时,他亦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例钇90玻璃微球治疗肝肿瘤的患者。为罗先生手术的介入血管科主任李承志介绍:“患者正好赶上好时机,医院通过‘港澳药械通’,前不久完成了手术用的钇90玻璃微球引进。”
植入的玻璃微球,如何为在患者体内对抗肿瘤?暨大附一院医学影像部主任兼核医学科主任徐浩解释:“钇90玻璃微球是吸收满射线后,再进入运输通道而来到医院的。植入的方法是微创介入,伤口仅一个针眼大小。当数百万个含高放射性活度的 Y90 玻璃微球注入肝脏肿瘤滋养血管并植入肿瘤内部后,带有放射药物的玻璃微球如同‘自带武器的特种兵’释放 β 射线。射线在肝脏组织内有着平均只有2.5毫米的短距离穿透力,加上‘一人一剂量’的个体化设计,能显著减少对正常肝组织和临近器官的损伤,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放疗的副作用问题,为病人的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精准内放射为中晚期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带来新希望
而对于患者关心的放射安全性与长期影响,肝脏肿瘤中心曹明溶教授给出了专业解答:“钇90半衰期短,植入肿瘤后的前两周就会释放大部分放射物质来发挥治疗作用,28 天后就完全停止放射。而且玻璃材质的微球能在体内长期留存,最后被新生肝脏组织包裹,不会产生毒副反应和排异问题,患者术后可尽早回归正常生活。”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钇90微球治疗术价格比较昂贵,目前国内钇90微球治疗的价格大概在30万到50万元人民币之间。不过,包括上海、北京、广州等50多个城市,已将钇90药球的治疗纳入当地惠民保的报销范围。“如果不考虑价格,像钇90微球治疗类的放射性药物,将是肿瘤治疗的新赛道。”专家团队提醒,患者在使用前,可先咨询各自承保的商业保险机构或惠民险,了解报销事宜。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斯璐 通讯员王雪 张灿城